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中亚文明的历史地位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中亚文明的历史地位
本文图片

彩绘泥塑罗汉像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中亚文明的历史地位】高65.5厘米、正面宽42厘米、侧面宽33.8厘米
1990年宁夏贺兰县宏佛塔出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罗汉圆顶光头 , 面相方圆 , 眼珠乌亮 。 结跏趺坐 , 施禅定印 。 身着交领右袒袈装 , 袈裟用黑色衬底 , 腹部绘白色团花 , 领边亦为白色 , 腰部束带 。 袈裟外穿通领大衣 , 大衣用白色衬底 , 其上用朱砂绘出方格几何纹图案 , 方格内又刻画繁密的卷云纹和鸟纹 , 纹饰上还有描金、但多已脱落 。 此像出土时腹内藏有西夏文经卷 , 可惜已烧成灰烬 , 从其残片上 , 隐约可见经过刻印的西夏文字 。 此像为成年人像 , 神情忘我 , 给人以气定神闲之感 。 纹饰线条粗犷、简洁 , 其绘画技法的运用已达到精湛成熟的地步 。
七中外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中亚文明的历史地位》
(前苏联)B. M.马松 著 , 金晔 译《考古学参考资料》1980年第3、4辑第1
~24页
本文依据考古资料探讨了中亚文明形成的途径 。 认为伊朗一美索不达米亚
和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地区之古代文化的联系与接触在中亚文明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 这一时期中亚“同印度及中国的联系不多 , 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 早在旧石器时代前亚文化圈就显示了强大吸引力;中石器时代中亚形成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的新型经济 。 这种新型经济继续发展 , 在一些地区产生了有生产性经济和迅速发展文化的定居公社 , 从而有别于仍处于攫取性经济状态的新石器时代部落的广大地区 。 这两大区域的存在和相互接触 ,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特点 。
公元前4000年到前3000年 , 中亚西南部、伊朗和美索不达米亚属于一个文化区 。 中亚的其他地区属于另一个文化区 , 它接近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文化圈 。 分布于中亚的克尔捷米纳尔文化与亚洲大陆大片土地上的渔猎部落有密切联系 , 同时受到南方定居农牧业文化的影响 。 这些影响促使它逐渐过渡到生产性经济形态 , 而非受阿富汗、印度或中国的影响 。 黄河流域向生产性经济的过渡是在本地基础上发生的 , 与近东文化中心没什么联系 。
作者认为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 , 两河流域和伊朗的农村公社迅速发展 , 在公元前3000年形成了早期阶级社会;信德和旁遮普也在公元前2400年产生了哈拉帕城巿文明;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初叶中亚的社会已相当接近于阶级社会 。 青铜时代中亚北部生产性经济的确立也是在该地区西南部农业区的影响下完成的 。 这样两个区域文化经济的显著区别开始消失 , 并逐渐产生了新的形式 。 安德罗诺沃部落的经济首先是作为畜牧经济发展的 。 在草原和沙漠条件下 , 灌溉农业在一些地区有所发展 。 本文赞同安德罗诺沃部落是迁移到中亚的观点 。 还认为公元前一千年中叶中亚主要绿洲的产生是以“与伊朗一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圈相联系的南方文化传统和趋向于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的北方传统”相结合为基础的 。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中亚文明的历史地位
本文图片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中亚文明的历史地位
本文图片

《近二十年来东南亚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及国外学者对我国南方古文明起源的研究》
童恩正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第17~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