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烟@宝玉为什么容易被人哄?他的世界,只有黛玉懂

宝玉是个挺好哄的人。换个词的话,他是个挺好“骗”的人。
书中有不少他被人哄的情节,这里稍举几例:
比如宝黛初会时,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说没有,宝玉登时就发起痴狂病来,骂玉、摔玉,把初来乍到的黛玉吓得够呛,这时老太太就哄他,说黛玉本来也有玉的,不过她母亲死时把玉带去了,一尽孝心,二慰亡灵。宝玉听了觉得“大有情理”,就不吵闹了。
其实黛玉是真的没有玉。
再如有一次宝玉留着元妃所赐的酥酪要给袭人吃,结果却被他的奶妈李嬷嬷给吃了,待生气,袭人哄他说这东西“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好肚子疼”,不敢再吃,李嬷嬷吃了正好,只想吃风干栗子,要他剥给她吃。宝玉听了“信以为真”,就去剥栗子给袭人吃了。
其实袭人并非喜欢吃风干栗子,只是要他丢开酥酪之事。
同样是袭人,一次跟宝玉说家里要把她赎回去,并且表示愿意回去,宝玉听了失魂落魄,以为她们这些姐妹一个个都要离他而去了。袭人让他答应三个条件她就“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走”了,宝玉就赶紧一一答应。
其实袭人根本不想走,只是借此劝宝玉走“正道”。
又如刘姥姥给大家讲“十七八岁姑娘雪中抽柴”的故事,撇开其象征意义不讲,人家都知道这是故事,只有宝玉信以为真,故事讲完了,都散了,宝玉还“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搞得刘姥姥只好继续编故事,把那姑娘说成是一位十七岁死了的大家闺秀供在庙里成了精,有名有姓,有模有样。
宝玉还打问所在地方,准备给那小姐修庙塑金身,让刘姥姥管理,逼得刘姥姥只好“顺口胡诌”,而宝玉还真的打发书童茗烟去踏看现场。结果可想而知,庙倒是找到了,但里面供的不是什么女孩儿,而是“青脸红发的瘟神爷”;可是宝玉还是不死心,还要茗烟再去找。
其实这都是刘姥姥哄他们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玩的。
茗烟@宝玉为什么容易被人哄?他的世界,只有黛玉懂
文章插图

又如贾政养的那些清客相公、管事头目们,对宝玉是亲热得很、恭敬得很,对他在诗文、书法方面显示的才华都表现得很是佩服,宝玉也蛮受用,甚至表示他们要书法作品只管问自己的小厮去要,来者有份,先到先得。
其实他们亲热和恭敬的并不是他,而是贾政;或者说,是荣国府的钱和势。
还有紫鹃曾经哄宝玉,说林妹妹要回苏州老家去了,林家人派船来接了,宝玉最怕就是与林妹妹分开,听她一说,虽起初也不相信,但禁不起紫鹃三言两语,就信以为真,直接“三魂走了二魂,七魄只剩一魄”了。
其实紫鹃只是为了测试宝玉对黛玉到底有没有真情意。
茗烟@宝玉为什么容易被人哄?他的世界,只有黛玉懂
文章插图

诸如此类,事例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那么,宝玉为什么这么“好哄”呢?
对好哄的人,从肯定的方面,人们会说这个人“纯真”;而从否定的方面,人们就会说这个人“傻”了。
宝玉呢?我觉得比较适合用一个词来形容:赤诚。宝玉有一颗赤诚的心,正如他所怀之玉,以及此玉的前身石头,是“实心”的。
具体可以分三点来讲:
01宝玉有孩子的纯真
宝玉是个十多岁的孩子(我觉得书中人物年龄分隔不是很清晰,暂且笼统一说),素常主要是跟姐妹丫环们一块儿玩,偶尔去北静王府上做客,以及与薛蟠、冯紫英、柳湘莲、琪官等人有所交往,但毕竟社会活动少,还是相对封闭在一个小范围里面,宝玉对人事的理解,是天真无邪的,也可以说是简单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