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

【作者简介】
王大禾: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全国书法展览评委。曾获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
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
文章插图

书法是性情之功
王大禾
【 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书法是文化的,是精神的,也是心灵的。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富有感染力,都是赋予作品以情性。技法是根基,情性是灵魂。有了笔墨,进而内求于心,便是毫素芊芊生锦澜。
书者通过纯熟的笔墨技法,演绎表达自我内心世界,有着自己特殊的艺术追求和情趣所在。
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
文章插图

作品是作者心性灵感的迹化,神采则是“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的气质,是对传统文化艺术深刻认知、感悟、升华的写照,作品的格调境界是作者心源外化。
从表面上看,创作主体的学识和字外修养与艺术创作没有直接的关系,创作只是技术层面的书写问题,但实际上这些整体素养直接影响到他对艺术的认知、审美理念和意识境界,潜移默化、微妙地决定他艺术道路远近宽窄。
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
文章插图

一个高明的作者,不会仅仅局限于对书法形式、技术手段的锤炼,而会在道义文章、情感内质上涵养提升,从精神上问道于先贤、诗词曲赋、儒道释,先化育身心、澄澈心源、启发情性,再沿波讨源,内求于心,以寻找一个心与迹的契合点,从而以手写心,传递书者的心灵情怀。
书为心声,历来古人论书说心境的很多,书者若心浮气躁,即使笔墨精良,也必然难以挥运畅达,神采奕奕。前人品鉴书法作品,经常用“清”与“浊”两个字评论,说“心手双清”。
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
文章插图

笔清者技法成熟、准确流畅,心清者是希心味理、道合自然。而笔浊者行笔无状、乖张纷扬,心浊者躁气满纸、丑陋低俗。这无疑是从“技法”和“心源”两个层面上对书法最精简的评语。所以医俗务须“洗心革面”,重在纠正认知、读书养气。
性情的放达,要追求心境的娴静。心能闲,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自然而然地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
文章插图

书法作为一个性灵的载体,更多地赋予了涵养情性、愉悦身心的功能。所以历代名流,风标各异,和而不同,在各自鲜明的个性背后,一个个的从容淡定、深邃清明。
一个人能抛得尘俗杂务,宁心静虑,忙中偷得半日闲暇,不一定非得遁身山林,此心能安处,虽幽然独坐,也足以神游千载、思入大荒。古人于书笔墨精良,技艺无碍,又心有感悟,作书自是信手神来。
古人@国展评委王大禾:书法,是性情之功
文章插图

神韵出于胸襟,襟怀高旷恬淡者,心中毫无杂念,不耽于一得一失,偶然欲作,进退裕如。古人审美有一种天真的理想,他们笔下会很自然地流淌出个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情趣,这种不同人文环境、时代风尚、个体特性的自然流露,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师法古人,是站在当下大时代地平线上的通古会今,不是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师古人心法,以一种包容、理解、融通的认知去深刻书法的创作,创作出“韵古式新”契合时代特征的新颖艺术图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书法创作的时代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