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青未了|乡间的扎彩( 二 )


扎彩中最难做的是高头大马和转灯 。 转灯不是用来焚烧的 , 是春节和正月十五挂在室内观赏的 。 转灯的骨架也是秫秸做的 。 灯的中间是四棱体或者六棱体 , 两端分别套着扁形的四棱体或六棱体 , 其表面贴上白纸 , 绘上花草 , 边角处对称地贴上剪裁的蝴蝶或老虎 , 每个外棱上垂着一朵鲜艳的葫芦花 。 转灯的轴是秫秸的 , 两端分别插一个枣核 , 枣核的接触部分是上下固定好的桃核的内凹滑润部分 , 转轴下部串着一个用纸板剪的蜗牛式的风车 , 轴的中部横着交叉几条细竹棍 , 每根竹棍的外端沾上八戒、悟空之类的剪纸图片 。 转灯底部点燃油灯 , 灯火的烟气吹动风车 , 风车和上面竹棍上的图片一块转动 , 同时 , 图片通过灯光投射到灯壁的白纸上 , 如同皮影戏上的皮影旋转起来 , 像流动的各色人物故事 , 令人遐想不尽 , 赏心悦目 。 童年时 , 觉得扎彩中最有观赏价值最好玩的还是转灯 。 每逢春节元宵节 , 孩子们都串东家走西家看转灯 , 看转灯上的人物故事 。
扎彩上的彩绘也很重要 , 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 除灵楼子外 , 那些金山银山、钱柜衣柜、黄钱树、聚宝盆和金鸡造型的底座 , 都绘上如宝葫芦、如意之类的图案 。 一些简单的图案是二伯画的 , 而如水果花草和人的眼耳口鼻之类的画面 , 都是本族二哥慎训绘制的 。 他自幼酷爱绘画 , 擅长山水花鸟 , 专攻国画画法 , 用的颜料都是从走街串巷的货郎担上买来的洋红、洋兰、洋黄 , 他用红、兰、黄三原色 , 调出绿紫等多种颜色 。 他比较出名的国画是《愚公移山》和瓶花四季图 。
我童年时期 , 几乎天天看到二伯和二哥在天井院里做扎彩的情景 , 有时我还帮着他们裁纸调颜料 , 还找些废纸学剪纸绘画 。 受他们长期的艺术感染和熏陶 , 我也会些简单的剪纸和绘画了 。 那时我特别痴迷绘画 , 在墙上画 , 在山坡的石板上画 , 在作业本背面上画 , 看到感兴趣的花鸟石木就画 , 就连住房内掉下的墙皮的轮廓也看作一幅画 , 抓紧用粉笔描下来欣赏 。 后来邻居买来白纸颜料让我画瓶花四季图 , 我还画过墨色山水 。 在学校的美术课上 , 老师让我给同学们做示范教同学绘画 。 村里人都称我“小画匠” 。 考上高中后 , 由于住校埋头文化课的学习 , 再没有时间和兴趣绘画了 。
近水识鱼性 , 近山识鸟音 。 一个人长时间地生活在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氛围之中 , 必然受到耳濡目染 , 一种艺术细胞和文化素养就日渐形成 , 艺人或者文化人的苗子可能得以培养 。 受当时农村条件的制约 , 我虽然没走进艺术的殿堂 , 但我的血液里还仍然流淌着四十年前的文化艺术遗韵 , 与今天文学艺术的爱好 , 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我怀念没有建立师徒关系的启蒙“师傅”——二伯学熙和二哥慎训 , 怀念童年那段绘画的日子 , 更怀念家乡那集剪纸与绘画于一体的古老的扎彩艺术 。
【绘画|青未了|乡间的扎彩】作者周慎宝 , 济南钢城区人 , 行政退休干部 , 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