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花间有美也有情( 二 )


美学不只是要简单地区分感观意义上的“美”“丑” , 还包含历史、时代、政治、经济、道德、民族、人性的内容 , 绝非未经文化浸染者“直面事物本身”所能达致的 。 《春入平原荠菜花》篇 , 写到荠菜是“中年开花” , 此乃物种的生物属性 , 当“荠菜花”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被书写时 , 便投射了诗人的中年况味:“人到中年的词人 , 阅历多样 , 透过似锦桃李 , 看到荠菜花朴素到近乎尘埃的容颜和繁荣的生机 。 ”
作者捕捉到审美的主客体之间的交会 。 在此之上 , 作者细致对读了辛弃疾吟咏荠菜花的两首词 , 近乎相同的乡间景物 , 然而其间情感却有微妙的差别:“春在溪头荠菜花”阕 , 不免著上了诗人人到中年壮志未酬的感伤色彩 , 是降调;而稍晚的“春入平原荠菜花”阕 , 则洋溢着饱满的生活乐趣 , 流露中年的闲适、淡然与圆熟之感 , 是升调 。 “审美主体在不同的情境下欣赏植物或花卉 , 代入不同时期的主观感受 , 植物或花卉便具有了不同的形象 。 ”能从语言和形象上感知如此细微的情感和差异 , 知人论诗 , 这才算是高级的审美吧 。 在鉴赏之外 , 作者也敢于下判断 , 如评价齐白石的画:“老爷子画中秋 , 虾和蟹都很精彩 , 配菊花 , 菊花没精打采 , 差了点意思 。 ”
本书内容一如书名所蕴含的 , 不仅有“花间” , 有“词” , 还有“词外” 。 如《兰生幽谷无人识》篇 , 明明写着兰花 , 不经意间转到映山红 , 再转到电影《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映山红》) , 穿插童年的回忆 , 《越绝书》“勾践种兰渚山”的记载 , 绍兴棠棣“兰花村”的兰花产业 , 画兰的友人 , 胡适的小诗《希望》和据此谱曲的流行歌《兰花草》……看似信马由缰 , 意念腾挪 , 移步换景 , 然而可真是“形散神不散” 。 所谓“神” , 一直都被作者紧拽在手里:“兰花品相素雅 , 符合中国古典审美标准 。 古典的美 , 追求有内涵和韵致的低调的美 , 或者叫简约、朴素的美 。 ”“美来自自然 , 美来自单纯 。 ”
可以说 , 《花间词外》是一本形象生动解析中华美学精神的散文 , 如《落梅横笛已三更》篇 , 由纳兰性德的词引出古典诗词的“意”“境”与“象”;由李白与李贺的风格对照 , 引出“中国艺术强调生命精神 , 即主体投射的必要性”;最后回到清代佳公子纳兰性德 , 指出他吸引人处 , “无非是深情和优美” 。 这样的书写方式 , 本身就是深受中华美学浸润的 , 如行云流水 , 松弛自如 , 也有刻意的留白余味与“词外”之意 。
【花间|花间有美也有情】沈从文曾将写作区分为“事功”与“有情” , 提出:“事功可以为学 , 有情则难知 。 ”在他看来 , 成熟的书写“不仅仅是积学而来” , 而且“需要作者生命中一些特别的东西” , 亦即“情” , “这个情即深入领会的 , 深挚的爱 , 以及透过事功以上的理解” 。 由此观之 , 《花间词外》当是作者的一部“有情”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