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二 )


文章插图
有景、有物,也有人。
剧中的景是为人服务,所以人物的着装、打扮、审美也自然不拉垮。
彼时洛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洛阳城里,就算是寻常百姓也敢于大胆的撞色,我记得武周时期的“潘通色”是红和绿。(认真的)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宋茜饰演的武思月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设定,爱骑马,常着窄袖圆领袍男装,这与武周时期女性开始爱穿男装、胡服上街的历史大背景相符。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张俪演的积善博坊的老板娘因为职业需要,会更能展现洛阳的女子时尚,剧中花钿、披帛、璎珞一样不少。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名门望族的正房嫡女柳七娘要更端庄,服装中常出现西域纱衣式样,是时髦有品位的名媛。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02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真实的十三朝古都——洛阳美学
《风起洛阳》中的洛阳,是由马伯庸的笔和导演谢泽的眼共同创造出的神秘洛阳。
那么真实的洛阳美学和盛唐的洛阳思想是什么样子呢?
1.奢华与恢弘之美并存,人人暴富的巨大都市
大唐洛阳城的繁华,远远不是靠文字与画面就能描绘出来的。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因为扼天下咽喉,居天下之中,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洛阳自古以来就被帝王们视为“龙兴之地”。
在唐以前,隋炀帝看到了洛阳这块宝地,起了迁都的心思,于是用了百万人去大肆修建洛阳城,为盛唐的洛阳景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到了唐代,历代帝王也相当看好这块地方,不断往洛阳垒楼,修宫,到了武则天登基彻底登基后,洛阳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繁华都市,其中有一处地标性建筑叫“明堂”,最为壮观。
据说明堂高达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百里之外你能看见它就能走到洛阳城。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明堂的模拟图
迁都后,洛阳人口急剧增加,又因为交通水利运输方便,广开贸易,洛阳城蕴含着无数商机。
洛阳开有南市,北市和西市,流通的商品不只有金银珠宝珍稀皮毛,西域、东瀛的商户大多往返于此,或直接定居,那时候洛阳的商户疯狂暴富。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2.不仅很富,也很懂美
一个发达且富足的城市,不仅仅有壮阔奢华的景象,也会衍生出很多美的产物。
洛阳女子日常生活中履行着唐中期盛行妆容步骤:涂粉、胭脂、画眉、花钿、面靥、点绛唇。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据说花钿的诞生就是因为武帝的女官上官婉儿为了遮掩黥迹,发明了红梅妆,再之后由洛阳传出风靡一时。
洛阳#从《风起洛阳》看大唐美学
文章插图
相比唐前期,做为首都居民时的洛阳女子有着不同的自信美,这种美建立在大国繁荣的底气上,建立在女性地位的提升上。
武则天称帝后,洛阳女子中时兴的女装风格从带有隋风的高髻、大袖、交领或圆领的襦衫、宽阔的裙摆拖地,变成了丰满匀称,无拘无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