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发现仰韶文化100年,杏花村遗址见证酒的起源( 二 )


起源&发现仰韶文化100年,杏花村遗址见证酒的起源
文章插图
▲杏花村遗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薛新明认为,山西仰韶时期的考古工作以1949年、1990年为界经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重点目标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在薛新明看来,彼时的仰韶文化不仅通过吕梁及晋中盆地边缘向北传播,在大同一带与其他部族融合,而且影响所及东到大海,西上甘青,北抵大漠,南越长江,创造出史前时期绝无仅有的文化奇迹。
山西杏花村遗址是1982年7月到11月发掘的,当时策划并领导杏花村遗址发掘的考古学家有三位,其中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开创者与奠基者张忠培为主导。
起源&发现仰韶文化100年,杏花村遗址见证酒的起源
文章插图
▲张忠培(中)与杏花村遗址发掘考古队员30年重聚
1982年,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大干快上,杏花村也不例外。在杏花村遗址发掘前夕,当地农民已经开始大规模在遗址取土烧砖。如果不是晋中考古队及时赶到,张忠培快速决定保护发掘杏花村遗址,一个连绵不断3000年的罕见古文化遗址,早已化为灰烬了。
与仰韶文化遗址相呼应的是,在1980年至1981年,正是这次发掘基本弄清了仰韶村遗址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证实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搞清了地层叠压关系。
“杏花村遗址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距今6000多年。”张忠培认为,发展到龙山时期,杏花文化成为一支传承有序、独具特色的强势考古学文化,也是山西从龙山文化一直到商文化的古文化标尺。
起源&发现仰韶文化100年,杏花村遗址见证酒的起源
文章插图
更为有特殊意义的是,正是在杏花村遗址里,考古专家们发掘出了小口尖底瓮——这种曾被误认为是用于汲水的器皿,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一种酿酒器具。
后来,根据发掘出土的系列文物,著名考古学家李仰松教授表示:“可以说明仰韶文化时期的杏花村先民就已掌握了谷物酿酒的技能,毫无疑问杏花村是我国谷物酿酒的发源地之一。”
酒文化的起源
科学地考古发掘,深刻改变了国人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也向世界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酉瓶,正式考古学名称为“小口尖底瓮”,是仰韶文化中自始至终使用的一种标志性器物,在各个仰韶文化遗址中多有发现。尽管仰韶文化亦被称为“彩陶文化”,但由于小口尖底瓮在仰韶文化各阶段的形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术界也常常以不同的小口尖底瓮划分不同的文化期。
起源&发现仰韶文化100年,杏花村遗址见证酒的起源
文章插图
▲小口尖底瓮
最早提出小口尖底瓮为酒器的人,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他也是张忠培的老师。
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写道:“小口尖底瓮未必都是汲水器。甲骨文的‘酉’字有的就是尖底瓮的象形。由它组成的会意字如‘尊’‘奠’,其中所装的不应是日常饮用的水,甚至不是日常饮用的酒,而应是礼仪、祭祀用酒。尖底瓮应是一种祭器或礼器,正所谓‘无酒不成礼’”。
在杏花村,我们的祖先借助小口尖底瓮,酿造出了华夏大地的第一缕酒香,而这条绵延不绝的酒脉,已流淌了6000年。
在今天的汾酒博物馆中,有一处陈列复原了当年山西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时的场景。而在距离遗址所在的杏花镇东堡村仅1公里,便是如今的山西杏花村汾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