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欧阳中石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碍于文化圈免不了文人相轻的风气,俗人对书法的赏与贬也各有不同,生活问题、感情问题、私德问题、名不副实……许多文化大师都在光环底下养着一滩黑,多多少少都要被扒出些“见不得光”来,这其中便包括北师大书法博士生导师、著名的书法大师欧阳中石。
因书法水平问题,欧阳中石背后不乏“不懂书法的书法家”这种诟病之声,但一位书法协会的同行却曾给过他更犀利的评价——他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如今已年过耄耋,见证了中国的动乱与兴盛,是建国时期的一批北大毕业生,才华卓著,师从金岳霖。
从哲学学者到教育先锋,再到北师大书法博士生导师、兰亭书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欧阳中石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被奉进书法名人堂既实至名归也颇有争议。
书法!欧阳中石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文章插图

拔高书法教育,难逃傍名之嫌
书法界水平低洼却占着大师之名者不在少数,欧阳中石的墨迹与这些人比起来,还算过得去。他的罪过不在书法平平,而在拔高了书法教育,搞出书法博士、书法博士后这些名头,混级别、骗经费,将重名邪风带给了学生。这是一位书法协会成员对欧阳中石的负面评价。
学术界的经费之乱早是世人皆知,建议一个博士点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论文署名、弟子发展也都给老师的带来无限风光。
这种财名两得,还能拔高初衷、美其名曰为发展XX行业做贡献的好事,自然大有人做。
书法作为一个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文学行当,在人人写字,电脑实现各种设计的时代,若说实际的社会意义,诚然已经微乎其微,因此书法教育只能看做一种小众发烧的传统文化和一种修身养性的审美来传承,过分烧经费、列等级、搞圈子难免有些自命清高、因噎废食,难逃物质化书法艺术的嫌疑。
书法!欧阳中石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文章插图

以权贵和文化圈来看,书法求的是个品,高级、品味是关键,喜欢谈造诣、学识,职位高低、头衔暗亮十分重要。
但在寻常人看来,书法知识不如书法作品来得真实,书法造诣若不能化为笔头的美感、风骨、特色,就称不上什么造诣,所谓书法博士、书法博士后这些遥远的学位代表的意义乏善可陈,远不如写得好可圈可点。
无论处于那个圈子,顶着大师之名却无大师之才,自然就有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而以不实之才教育后辈,就是虚上加虚,偏上加偏。
欧阳先生显然这两条大忌都犯了。1993年在首师大设立全国第一个书法博士教学点后,他的个人名誉达到一个高峰,多年间带过的书法学生多人牛毛,其中不少都成就不俗,以书法博士、书法博士后的履历进入中国书法协会担任要职。
但这些人的书法水平却是薛定谔的猫,有和没有、好还是不好一直争议不断、难有定论,但借着光鲜的名头混成“老师”不成问题,一波又一波学子学孙寻着名声、地位而来,不断助长傍名之风,圈子越来越流俗世故,难出大才,这也成了欧阳中石被批带了一窝烂学生的原罪。
书法!欧阳中石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文章插图

单看书法,难配大师之名
欧阳中石的字是有功力的,早期俊秀整洁,颇为清新文气,中期疏狂了许多,后期许多作品甚至显得潦草纷杂,谈不上什么美感,见者不喜的甚多。
这种风格的转变要从他转向碑帖开始,主要吸收了魏碑、唐碑的特点,不乏许多高水平作品,清爽工整,赏心悦目,很有个人特色。但这种佳作能找到的很少,网上大都是些潦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