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二 )


广富林遗址考古探明面积约20万平方米,累计发掘面积约7万平方米 。现在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内经过开发,有建筑的地点当年都做过考古发掘 。遗址公园中心位置现在还留了一片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没有发掘过,现为一片开阔的稻田和绿地 。2013年,国务院颁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中心开阔的绿地
广富林历史悠久,考古探明早在5500年前即有人类居住,且延续5000年历史脉络不曾中断 。据文献记载,广富林原名皇甫林,始见于元末杨维桢《干山志》 。明正德《松江府志》称“广富林市”,曾隶青浦再归松江 。
广富林“后带九峰、前迤平畴,为西北奥壤”,东西为古航道沈泾塘、顾会浦及官塘古道 。长街与市河并行,河设桥栅,街设路栅,为“入郡孔道,邮传往来之要冲” 。居民藩庶,蔚为一方之望,史称云间北首第一镇 。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内一角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董其昌所作的《燕吴八景图》之《九峰招隐》
明代书画大师、华亭人董其昌所作的《燕吴八景图》,其中三开描绘松江胜境;元末明初诗书大家杨维祯为躲避战乱迁徙至松江,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去世后三人合葬于干山(即天马山,古时候称干山),世称三高士墓 。在今日松江天马山景区中,还留有后世重建的墓碑 。明代华亭画家姜贞吉《山静日长图》描绘云间九峰中的干山景色……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广富林遗址周边水网密布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内的秋景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内的菜地与水缸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棘刺纹尊 春秋晚期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广富林遗址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具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内模拟复原的上海先民房屋
初识“广富林文化”
广富林|百年考古记|何以见证“上海之根”,走近五千年广富林
文章图片
2008年广富林遗址的发掘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