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1982年1月1日,上海街头的大小报摊前排起了长队。
市民们拿到这张报纸,惊喜万分,驻步阅读,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就像在与一位久别的老友相聚重逢,难舍难分。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这一天,新民晚报复刊,成了当年上海的一大文化盛事。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当天,年届72岁的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高兴地挥笔写下了复刊词:
“隔了十五年,今天终于跟读者欢聚重逢,其喜可知。这件事最雄辩地说明:伟大的党没有忘记这家报纸。正是党,大力支持了《新民晚报》复刊。这件事同样地说明:广大的人民群众没有忘记这张报纸。正是广大读者从四面八方给《新民晚报》以慷慨的同情,为这张报纸呼吁,促成《新民》复刊……《新民晚报》既不是摩天飞翔的雄鹰,也不是搏战风雨的海燕,更不是展翅万里的鲲鹏。它只是穿梭飞行于寻常百姓之家的燕子。它栖息于寻常百姓之家,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衔泥筑巢,呢喃细语,为百姓分忧,与百姓同乐,跟千家万户同结善缘。”
复刊当年,新民晚报发行量就突破了100万份,做到了“飞入寻常百姓家”,擦亮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新民复刊前夕赵超构、束韧秋先生等在商讨工作。
2022年1月1日,《新民晚报》将迎来复刊40周年。这40年,离不开晚报人辛勤的努力,更离不开读者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今年78岁的杨浦区铁村居民吴老伯,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读《新民晚报》。用他的话说,这是伴随他晚年生活最好的良师益友。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老读者陈宪础,带着自己收集的60年代新民晚报,来给新民晚报线下征订活动加油鼓劲。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他把收藏多年的报纸捐赠给了新民晚报。这厚厚的报纸,倾注了老读者满满的爱啊。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从1982年元旦复刊开始,新民晚报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成为了上海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40年的新民晚报,记录了上海的变化,留下了上海人的成长轨迹。
集报收藏者房冠龙老人收藏的《新民晚报》1963年3月2日第四版上刊登的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每年的3.5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房老伯都要拿出这张珍贵的报纸参与举办的展示纪念活动。他说,《新民晚报》是最早刊登“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媒体,雷锋精神从这里开始代代相传。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2009年4月8日,上海百年外白渡桥经过整体拆除大修后,重新向市民亮相。不少曾见证百年老桥沧桑变迁的老上海人纷纷前来参观。
有市民读者特地拿着《新民晚报》当天刊登的“外白渡桥迎来又一春”的目击版,前来外白渡桥展示给大家看。
复刊@用不一样的方式,一起迎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文章插图
而你,有没有和新民晚报不得不说的故事?有没有充满回忆的照片?
现在,新民晚报与永业集团共同推出“永业杯”我与新民晚报——新民晚报复刊40周年老照片征集活动,期盼读者踊跃投稿,用影像牵起读者与晚报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