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希尔·哈米特#改变推理小说轨迹的三个人

我们常听到推理小说中的各种流派,如本格派、社会派、硬汉派、新本格派等,若要细分,又能演化成密室推理、叙述性诡计、孤岛模式等若干分支,常有读者为流派的高低、品位的雅俗而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大可不必,任何流派和分支都是同一血脉而来,它们的诞生和衰退也只不过是文学种类在大众审美面前的妥协,或者引领。
它们的旨趣毕竟是相同的,那就是通过谜团制造悬念,然后通过解答让人惊叹。
不过在西方的推理研究中,倒是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还没有流派之说,仅仅是针对推理小说的发展之路,为其贡献而提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分类。
在这个分类中,没有推理小说,只有三位推理作家。
它们分别被称为推理小说的创造者、完成者和破坏者。
撰文丨陆烨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推理小说的创造者——爱伦·坡
达希尔·哈米特#改变推理小说轨迹的三个人
文章插图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
1841年5月,《格雷姆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莫格街凶杀案》的中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法国侦探杜宾破获了一起母女两人在密室中被杀的命案。
爱伦·坡在撰写这一篇小说的时候,应该不会料想到,他正在开创一个时代,他此时此刻写的是世界上第一篇推理小说,而且小说中最主要的谜团“密室杀人”将会在日后让无数作家和读者着迷。
以诡计作为主要卖点的推理小说中,最具吸引力的谜团就是“不可能犯罪”,而“不可能犯罪”中的皇冠,就是“密室杀人”。每个推理小说的创作者都以能创作出一篇完美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为终身理想。
早期的短篇密室杰作有柯南·道尔的《斑点带子案》和伊斯瑞尔·冉威尔的《弓区之谜》。其后有范·达因的“思考机器”系列、加斯顿·勒鲁的《黄屋奇案》等。
当推理小说进入黄金时代后,杰作就多了,被誉为“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的约翰·迪克森·卡尔被称为“密室之王”,他就是用一个个原创的密室诡计在黄金时代脱颖而出。谜底揭晓前的悬疑气氛和超自然的气息以及谜底揭晓后的拍案叫绝,每一次都能给读者带来最彻底的阅读体验,在代表作《三口棺材》中,卡尔还借笔下侦探之口发表了“密室讲义”,彰显其对密室诡计的研究和信心。
达希尔·哈米特#改变推理小说轨迹的三个人
文章插图
《三口棺材》,[美]约翰·迪克森·卡尔 著,辛可加 译,新星出版社2019年3月版。
至于“三巨头”的另外两位,其中艾勒里·奎因赖以成名的武器是“逻辑”,但他也写出过《中国橘子之谜》这样的密室名篇;而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另一位“三巨头”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几乎没有人会把她和“密室”联系在一起,但她的作品中也有《古墓之谜》《波洛的圣诞探案》这样优秀的原创密室作品。
随着推理小说进程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推理创作者进行挑战,要写出一个原创的密室诡计变得难度极高。“房间里有密道”当然不会被人所接受,而像做数学题一样做十以内加减乘除的机械密室也显得作者不够良心,门窗上任何一个细小的、可被利用的部件都已经被挖掘殆尽。发展到新本格时代,很多作者开始剑走偏锋,不按常理出牌,避开传统的物理密室,转身投向心理密室,硬生生将密室的种类扩大不少。
贵志佑介的《憎恶之锤》、森博嗣的《全部称为F》、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都是具备新时代特征的优秀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