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古人10 段话,读后做个明白人( 二 )
上面这段话讲的是做事成功的五种技巧、四种具体操作办法,以及一个总原则。
这段话具体意思是说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业,大致有五种技巧:有用正面的道德感化的,有用暗地里的手段来对付的,有作出诚信的姿态与对方结成真诚的联盟以借用对方力量的,有用蒙蔽手段迷惑对方的,有用一般化的手段按平常程式解决问题的。有四种具体操作办法:公开办事,要力求说话前后一致,言行必果;暗中谋划,要千方百计使对方受骗,有时用公开的办法,有时用机巧的手段,这四种方式都要微妙地合用。而总原则就是:考虑以往的事情,验证未来的事情,再参考日常的事情,如果可以,就作出决断。
06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主术训》是《淮南子》中论述并劝谕国君如何统治天下、如何治国理政的重要篇章。在上面这段话中,《淮南子》指出,智慧不足以治国,勇力不足以逞强,那么个人的才智也不值得依恃,这是明摆着的道理。然而国君足不出朝廷却能周知天下大事,这是因为他能以身边的事物推知其他事物,以身边的人推知其他个人。于是得出这一观点:积聚众人的力量去做事情,就没有不胜利的;集中众人的智慧做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
文章插图
07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他(猪八戒)见那星移斗转,约莫有三更时分,心中想道:“我要回救沙僧,诚然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罢,罢,罢!我且进城去见了师父,奏准当今,再选些骁勇人马,助着老猪明日来救沙僧罢。”——明·吴承恩《西游记》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为传统民间谚语。意思是说,一根丝纺不成线,一个巴掌拍不响。指出单个力量弱小,难以成事;只有强强联手,精诚合作,才能成功。
其实,“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还有更早的渊源。“孤掌难鸣”可远溯至先秦时期。《韩非子》中有:“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意思是说,君主的忧患在于没有人响应,因此说“一只手单独拍打,虽然很急迫却没有声音”。“单丝不线”则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08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出自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小说开头,作者冯梦龙以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作比,称他们为古今“交情至厚”的典范,并对“相知”进行了如下阐述:施惠于人、德义相交的,叫做知己;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的,叫做知心;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叫做知音。知己、知心、知音,名称虽然不同,总之说的都是朋友相知。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知音故事褒扬的正是朋友间的信义和友情。当俞伯牙弹琴其意在高山流水时,只有钟子期“道着了伯牙的心事”,故而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因知音难觅而断弦摔琴,终身不再鼓琴。知己、知心、知音,这样的友谊来自彼此心灵深处的理解与默契,建立在互相了解和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