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华州剪纸该何去何从?

华县剪纸--用剪刀书写的东方艺术
作者 程瑾
“闺妇持刀坐 , 自怜裁剪新 。 叶催情缀色 , 花寄手成春 。 帖燕留妆户 , 黏鸡待饷人 。 擎来问夫婿 , 何处不如真 。 ”唐代诗人徐延寿的这首《人日剪彩》将剪纸艺术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 铺一张大红的纸 , 一剪子下去 , 就把农家的日子剪出了芬芳 , 纸上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 , 载满祝福和祈愿 , 编织着独属于东方人的民间艺术梦 。
【剪纸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华州剪纸该何去何从?】剪纸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华州剪纸该何去何从?
本文图片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中 , 剪纸大概是最为朴素和简便的艺术形式了 , 一把剪刀一张纸 , 通过艺人们的心理体验 , 将原有的事物形象提炼为几何造型、符号造型 , 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诉求融入其中 , 诉说喜怒哀乐 , 民俗剪纸已经成为华州人单调生活里可以百般回味的活泼情趣 , 是困顿贫乏的背景中一抹明快耀眼的亮色 。
华州剪纸市级传承人白明霞介绍:“华州剪纸最大的特色在于多以十二生肖等动物图案为主 , 以植物图案为辅 , 比如结婚时 , 剪的图案多是鱼、莲花、石榴 , 象征着夫妻生活美满 , 多子多孙、富贵有余;祝寿的图案则以蝙蝠、葫芦和佛手居多 , 寓意着福寿绵长 。 ”
关于华州剪纸的艺术渊源有两种说法 , 一种是认为源于西周时期“剪桐封侯”的故事 。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 , 西周初年 , 周武王姬发驾崩后 , 唐国发生叛乱 。 太子姬诵年幼 , 在周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 , 史称周成王 。 有一天 , 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 。 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 , 把它剪成玉圭形 , 送给了叔虞 , 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 , 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 。 ”史官们听后 , 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 。 周公见到姬诵 , 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 。 ”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后来 , 姬诵只得选择吉日 , 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 , 史称唐叔虞 。 虽然“剪桐封侯”事件不能完全定义为剪纸艺术 , 但是还是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剪纸艺术的特征 。
剪纸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华州剪纸该何去何从?
本文图片

张玉草的剪纸作品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其起源于西汉时期 , 传说汉武帝的妃子李氏早年去世 , 汉武帝非常悲伤 , 就命道士作法替李氏还魂 , 道士就用麻纸剪出李氏的外形 , 在烛光的照射下 , 将影像投到白布上 , 就好像李氏又回到了汉武帝的身边 。 巧合的是 , 这个故事同时也作为华县皮影的艺术渊源在民间广为流传 。 说到这里 , 人们会忍不住提问 , 剪纸和皮影两种艺术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
“其实 , 皮影本身就是剪纸的姊妹艺术 , 基本形式与剪纸相类似 。 它吸取了剪纸的艺术方法 , 造型优美 , 线条流畅 , 富有韵律 , 花纹图案富有装饰性 。 只不过 , 加工对象不同 , 表现形式不同 。 就皮影而言 , 它所刻画的人物、动物、器皿、建筑等形象都是以平面化的图形来表现的 , 力求将表现对象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 而这种展现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视觉呈现 , 而是建立在观众对于表现对象旧有观念上的认知 , 只有表现形象与心理形象的结合才能算作完整的艺术形象 , 这种视觉与心灵的相互关照正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 。 剪纸由于仅仅是静态的呈现 , 在图形的处理上就不大受现实因素的制约 , 体现出随心所欲的艺术倾向 。 在剪纸艺人的眼中 , 空间这一概念表现出多重性来 , 不同的表现方法构建出不同层次的空间 。 物象被压缩在二维的平面上 , 但视觉感受上却充满三维空间的意味 。 ”华州区非遗中心主任梁思娟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