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性&孟子追求人生最高状态,通过实践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

大至化去辙迹,不思不勉,从容中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进而感化万物则为圣,圣到妙不可知为神,化之不测之谓神,此过程为化去辙迹阶段。化去辙迹不是虚无缥缈的,化去辙迹是一种践行。
通过一系列修养工夫达到美与大的次第,实现对心性的保任之后,此心性需突破自身来感化万物,化去辙迹之后则尽其心也,知其性也,尽心、知性则可知天、事天,天人合一,此为圣人至高境界。
【 知其性&孟子追求人生最高状态,通过实践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知其性&孟子追求人生最高状态,通过实践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
文章插图

孟子修养之道安身立命的核心就在于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修养态度皆不变。尽心、知性是圣人境界必需的化去辙迹阶段。此心为道德本然之心,并非世俗之心,此心亦可理解为赤子之心——人人皆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
大的次第到圣人境界为彻底尽心、知性的修养过程,化去辙迹,发于外而感化万物并且能从容中节、从心所欲不逾矩。明心见性之后,发之于万物乃为爱物,发之于民乃为仁政爱民、发之事君长师友乃为忠信、发之事亲乃为孝悌,以此最终实现润泽天下的圣人理想人格。
知其性&孟子追求人生最高状态,通过实践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
文章插图

心性是人存在的本体,其存养和扩充皆为无限,修养之道应时时下学以见性,扩而充之以保任其性,化去辙迹以竭尽全体之心,穷尽万物之理,明心见性而最终达到大而化之的圣人境界。
尽心就是自由自觉地按本心、本性要求而行,使其觉醒,遵从善心,依据天性,不自欺,以本心推广本心,尽其本性,此乃向善之善的根本实现道路。
心与性作为沟通天与人二者之间的媒介,关于尽心、知性,赵歧曾注解道:性有仁、义、礼、智四端,知其性,则知天道之贵善者矣。平时用善心做事就是寻觅心之本真奔向,把握天道,这是反求诸己,对自我的一种超越。顺从于本真善心,复归于天性,则为知天、事天打下根基。
知其性&孟子追求人生最高状态,通过实践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
文章插图

尽其心、知其性即为圣人境界。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形色各有自然之理,圣人于形色上体现出来的是自然而然的道德修为;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道德体验式的完成;此为化去辙迹之阶段。
孟子践形观强调身心一体,良心、本心虽为内在但必表现于外,修养学说一定要落实到践形之上,内在道德修为必要发于外。化去辙迹,经由官能的天性和能力,使人性于客观世界里自由自觉地实现。人性秉承天道,与天道相通,尽心、知性可知天、事天,顺应天命则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其性&孟子追求人生最高状态,通过实践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
文章插图

孟子修养学说为逐步尽心、知性的理论。下学以见性,寻其本心,初步见其性,扩而充之以保其性,化去辙迹,终至穷尽本心,觉悟本性。存心、养性以尽心、知性进而知天、事天,此为孟子修养学说下的必然方向。
孟子修养学说是由尽心、知性的内在性进而推向知天、事天的超越性的道德修养过程。知天就是在尽心、知性的基础上了解天道的本体,掌握天人之间的法则,从而为接下来的事天奠定基础。
修养之道尽心、知性以穷尽其理,事天就是按着天道的法则去做事情而不去违背。朱熹本质上从知行合一的视角,来阐述知天与事天二者的联系,知天是一种对法则的了解,事天则是知天基础上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