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味道|宋韵湖州追寻湖州笔工

据湖州发布:
播音:王然、汇哲
南宋末年元代初年 , 湖州取代宣州成为中国毛笔制作中心 , 湖笔自此名扬天下 。 湖州制笔历史悠久 , 相传秦代大将蒙恬是湖笔之祖 , 在湖州善琏有蒙公祠 , 祭祀笔祖蒙恬 。 近年湖州旧城改造 , 大规模基建中 , 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木简和兵器 , 其中就有那个时代的毛笔 , 这支外皮上漆 , 内裹鬃毛的毛笔 , 可以随写随撕 , 没有竹制笔管 , 笔管就是漆皮 , 同时这也是一种漆器 。 文房四宝最早都出自安徽 , 这和祖籍湖州安吉的南唐后主李煜有关 , 这位爱好书画 , 擅长词赋的风流帝王, 大力推动文房用品产业的发展 , 于是就有了澄心堂的纸、龙尾山的砚、李廷珪的墨和诸葛氏的笔 。 李煜可谓中国文化产业的创始人 , 他的书法称为“金错刀”和“撮襟书” 。
善琏蒙公祠
但历史上大多数笔工湮没在茫茫史海 , 只有少数人见诸前人记述 , 正是由于著名文人的揄扬 , 这些杰出的笔工才为我们所知 。 湖州笔工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末年 , 赵孟頫有一好友张复亨 , 湖州人 , 为“吴兴八俊”之一 , 他的诗与跋收录于赵琦美《赵氏铁珊瑚网》卷七著录《赠笔工沈日新》卷首 , 曾提到“玉翁酒翰惟冯须 , 制法授以柯山徐 。 当年松雪所亲见 , 故使颖也能冯如 。 ”跋曰:“宋季太末徐信卿笔 , 名重缙绅间 , 玉溪尚书赵公以徐制法授冯应科 , 俾之日缚一管 , 不合意 , 即拆裂复为之 , 必如法乃止 。 松雪公乃玉溪从子 , 尝亲见其事 , 故以此法授之陆颖 , 冯陆齐名 , 实本于此 。 ”
曾隐居于湖州莲花庄畔慈感寺清容轩中的文学家袁桷与赵孟頫相友善 , 袁氏在《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四)中《赠番易笔工童生》一文中写道:“咸淳间 , 湖州笔工冯生 , 制笔得截法 , 圆不至软媚 , 励不至峭直 , 一笔可作万字 。 冯生死 , 其弟若孙渐变家法 , 然犹有韵度 。 近世子昂承旨擅书名 , 吴中笔工争进技庭下 , 率形制相类 , 书不满卷 , 则已成秃翁 。 盖毫熟则易乏 , 如脂韦之士 , 宁夏生气 。 子昂不言其短 , 将以为彼养生 。 ”
唐寅《红叶题诗图》
在南宋景定、咸淳年间 , 与冯氏同时的制笔名工 , 还有吴昇、姚恺 , 仇远的《金渊集》中有《赠溧水杨老》诗:“浙间笔工麻粟多 , 精艺惟数冯应科 。 吴昇姚恺已难得 , 陆震杨鼎肩相摩 。 ”赵孟頫族兄赵孟坚有《赠笔工吴昇》一诗 , 吴姚陆杨是否湖州笔工 , 有待进一步考证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南宋末年湖州著名笔工的出现标志着湖州制笔业的兴起 , 湖笔从此开始闻名天下 , 中国制笔业中心也由宣州转向湖州 。
冯应科 , 宋末元初人 , 至元时 , 颇有时誉 , 钱选就用他的笔来作画 , 《霅溪翁题雪霁望弁山图》(郁逢庆《读书画题跋记》卷十著录)中 , 钱选题曰:“至元二十九年冬 , 余假弁山佑圣宫一室以避喧 , 值雪作不已 , 但闭门拥炉 , 饮酒赋诗而已 , 聊记数篇 , 附见于此卷 , 书试冯应科笔 , 亦佳 。 ”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有《赠笔工冯应科》云:“惟有毛锥真强项 , 不受折简屡太息 。 善书今谁第一人 , 冯应科笔今第一 。 ”冯应科制笔不仅在当时被推为第一 , 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 据明弘治《湖州府志》中记载:“冯应科 , 归安人 , 善制笔 , 妙绝天下 , 时人称赵子昂字 , 钱舜举画 , 冯应科笔为吴兴三绝 。 ”明代谢肇淛曾任湖州推官 , 他在《西吴枝乘》中说:“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 , 元时冯应科者擅长 , 至与子昂、舜举并名 , 今世犹相沿尚之 。 其知名者曰翁氏、陆氏、张氏 , 皆毫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