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文庙|分享丨腾冲文庙

腾冲文庙|分享丨腾冲文庙
本文图片

一、腾冲文庙的历史沿革
腾冲文庙也叫孔庙、学宫、黉学 。 说起腾冲文庙 , 我们应该感谢那个遥远得已经看不见面影的陈鉴 。 明成化5年(1469) , 陈鉴从金齿司调任腾冲司任指挥同知 , 他目睹腾冲人口日益增多 , 经济不断发展 , 整个腾冲却没有一所官办的学校 , 于是他经过两年的调查 , 认为当时的腾冲无论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或边疆的稳定考虑 , 都必须修建一所学校 。 明成化七年(1471)陈鉴上书朝廷 , 请求在腾冲设立司学 , 并获得了批准 。 明成化十六年(1480) , 巡按樊莹到腾冲视察 , 开始筹办司学 。
腾冲文庙|分享丨腾冲文庙
本文图片

两年后(1482) , 腾冲镇守太监王举、腾冲参将沐诚继续完善 , 至成化二十一年(1485)最后落成 。 司学地址在原火药局 。 正德六年(1512) , 监丞朱奉、参将沐崧重修 。 嘉靖三年(1524) , 诸生胡铨议迁学于指挥使旧署 。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 知州唐翰弼、学正段铨璋移建于今文庙所在位置 。 光绪五年(1879) , 腾越同知陈宗海到腾就任 , 筹捐款项 , 续修大成殿、启圣宫 , 东庑、西庑、大成门、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棂星门等建筑 , 规模才算完整 。
腾冲文庙|分享丨腾冲文庙
本文图片

腾冲文庙至今天已有541年历史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腾冲文庙经历了迁移、扩修、地震、战乱及移作它用 , 多次毁坏 , 多次修缮 。 现保存的是1944年9月腾冲光复后保存的基本情况 。 是腾冲抗战结束后腾冲城保存规模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 是怒江以西现存的唯一的文庙 。 现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腾冲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 腾冲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
二、腾冲文庙的建筑规制及主体建筑
文庙的建筑有相对固定的规制 , 建筑布局体现“中正”“中庸”思想 , 分为前引部分和后引部分 。 腾冲文庙前引部分为:文明坊、万仞宫墙、畔池和畔桥、金声玉振坊、江汉秋阳坊、腾蛟坊、起凤坊 。 后引部分为: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启圣官、名宦祠、乡贤祠、东庑、西庑 。 附属建筑为:明伦堂、训导廨、学正廨 , 周围有秀峰书院 , 秀峰亭、文昌宫、武庙 。 两庙一宫 , 书院相伴 , 形成腾冲历史上独特的文化建筑群 。
腾冲文庙|分享丨腾冲文庙
本文图片

文庙选址上巧妙结合文庙建筑特有的规制、古建筑的特点及当地的地理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而定 。 腾冲文庙处于腾冲城最中心位置 , 三山二水一塔相伴 , 三山为:南为来凤山 , 北为飞凤山 , 西为秀峰山 。 二水:畔池 , 以泮桥为中心分成大小相等的两池自然出水池 。 一塔:来凤山上的文笔塔 。 一般文笔塔建在文庙的正前方 , 而腾冲则在文庙大成殿的后面 , 这就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的影响 。 院内种植着众多高大、生命力顽强的四季常青树木 , 侧柏、圆柏、紫薇、桂花、梅树等蕴含儒家思想的树木 , 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有机结合 , 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 力求达到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境界 。
腾冲文庙|分享丨腾冲文庙
本文图片

△棂星门: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道大门 , 为牌楼式的石质建筑 , 五开间 。 以此命名意寓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 , 象征祭孔如同尊天 。 在宋代 , 棂星门又称"乌头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