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美育应是超越功利的,不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而设的一门课程( 二 )



用好教材公益广告等育人载体 , 掀起全民感受美的热潮 。
没有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循序渐进的美育教材 , 美术教育就没有依托 。 教材的编写 , 要强调其经典性 。 教材是榜样 , 所以我们在编写中小学美育教材的过程当中 , 要加强经典美术作品进教材;教材中要增强文化自信 , 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的典范之作编入教材;还要重视民间艺术中普通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智慧及那种创造的精神 , 通过适当的代表性作品体现在教材中 。
在几千年的传承中 , 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优秀文化品质 。 这些优秀品质不仅仅在美术作品中 , 也通过文字的美 , 体现在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 渗透在文字作品中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里 。 所以 , 我们还要不断地以各种诗歌朗诵会、读书会等的方式 , 在全社会兴起一个全民感受美的热潮 。
同时 , 相关宣传部门也要用好街区社区小区公益广告的载体 , 将之作为宣传弘扬美 , 特别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美的良好途径 。 让那些优秀的、典范的艺术作品的图像能在街区的公益广告上不断出现 , 这对青少年及对于整个社会来讲 , 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 而这种美育和我们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融合在一起的 。
所以 , 美育 , 应当是超越功利的、不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而设的一门课程 , 我们要在全社会的里里外外多方面形成一种美育的氛围 。
要让美成为一个民族文化中最强的力量 , 让崇高的美、理想的美、高雅的美以及那些饱含着一代代艺术家们对时代、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那种深爱的美 , 渗透到我们的社会中 , 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 , 渗透到我们所有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去 。
(本文根据现场发言内容有所整合)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采访人员:张惠娟
编辑:魏芯蕊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