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梦溪笔谈》为何被奉为神作千年前的中国人,就知道“物理”了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沈括@《梦溪笔谈》为何被奉为神作千年前的中国人,就知道“物理”了
文章插图
所以,《梦溪笔谈》被后世奉为了神作。可以说,这部作品不但有历史价值,还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能从这本书中看到沈括这位行走在宋代科学前沿的知识分子对科技的认识与理解。这本书里收录了一个关于女巫的故事,沈括本人亦在书中对此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对《梦溪笔谈》产生兴趣便始于此。沈括@《梦溪笔谈》为何被奉为神作千年前的中国人,就知道“物理”了
文章插图
先来说说这个关于女巫的故事:话说,当时在山阳住着一位女巫,此人号称通晓古今天下事。沈括的兄长曾拜访过这位女巫,发现世人对她的评价绝非过誉。不论何人何事,只要存在于世,即便距离山阳千里之外,女巫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甚至,沈括兄长在想些什么,女巫都了若指掌。某次,有好奇的人拜访了女巫,两人在山谷之中对弈。来者抓了一把棋子,自行查看了数量后,询问女巫手里棋子的颗数,女巫竟能准确地答出。不过,当这人再次抓起一把棋子询问女巫时,女巫便答不出来了。原来,女巫只是知道人的心中所想,倘若,来者也不知道自己的手中棋子有多少颗的话,那么,女巫也无法通过读心获知的。沈括@《梦溪笔谈》为何被奉为神作千年前的中国人,就知道“物理”了
文章插图
沈括便是从这个端倪中,分析了所谓“通晓古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科技观念淡薄的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现在和将来发生的一切都是过去注定的,就像冥冥之中早已被记录到某本天书中一样,世界万物的发展,只会依照既定的轨迹进行,不会改变。根据,沈括对女巫的分析,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在无序发展的,根本没有什么既定的未来。因此,那些声称自己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预言者,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预言者,只不过,他们掌握了时人所了解的内容罢了。至于那些未发生的事,他们所做出的预测当时的人无从分辨真假。这种理论有些像是“观察者悖论”,倘若,一个人能够预知未来的灾祸,并告诫人们提前规避灾祸,就像当时的女巫一样,那么,他为什么没有预言到自己告诫人们规避灾祸这一点呢?既然,未发生的灾祸是可以规避的,又怎称得上是灾祸呢?从这部分里,我们就能看出沈括不愧是北宋第一科学家,他看待问题的角度着实与众不同。一个生于北宋年间的人,能用相对科学的观点提出对巫术的质疑,这是难能可贵的。即便沈括没有办法解释女巫为何会洞悉人心所知,但他也已通过辩证的角度判断:“所谓的预言多半是不存在的。”沈括@《梦溪笔谈》为何被奉为神作千年前的中国人,就知道“物理”了
文章插图
在《梦溪笔谈》里,我们还能看到不少沈括使用辩证眼光看待问题的实例:“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小则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则以己为物,以物为己。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在现代人看来,这套理论不过是光学基础罢了,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在那个没有“物理学”这一概念的年代,沈括能通过自己的角度用与世不同的目光分析问题,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了。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梦溪笔谈》无法成为一部科学指导书,但我们却可以将其当做一部“中国科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