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多景楼上多词章,陆游也曾谱写华章,开篇就是名句,读来引人入胜( 三 )


北固山!多景楼上多词章,陆游也曾谱写华章,开篇就是名句,读来引人入胜
文章插图

在赞咏镇江多景楼的诗词中,陆游以一首豪迈、慷慨、激越的爱国词章将多景楼的人文与历史推向了更为深远的境界。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曾一度担任镇江通判。
镇江的山山水水,留下了陆游跋涉的踪迹,也留下了他不朽的作品。陆游在登临多景楼时写下的《水调歌头·多景楼》一词,可谓是诸多赞咏多景楼的诗词中的精彩华章,原词如下: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宋孝宗隆兴元年,三十九岁的陆游以枢密院编修官的身份,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当时淮河以北形势严峻,而镇江恰好是江防前线,所以在当时,镇江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原因,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北固山桥头堡垒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
北固山!多景楼上多词章,陆游也曾谱写华章,开篇就是名句,读来引人入胜
文章插图

北固山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上多景楼,他们此行兼具实地考察与登临游行的双重目的。于是,陆游在登临途中写下了这首具有时代生命力的词作。
词的上片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今日登临所怀,全词感慨古今,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感情。
开篇四句,大意是说:江左一带占据着险要形势,而像屏障般守卫着江左的镇江是最为险要之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镇江云雾飘渺,水汽氤氲。景色最美的地方耸立着高高的多景楼。
北固山!多景楼上多词章,陆游也曾谱写华章,开篇就是名句,读来引人入胜
文章插图

陆游笔下的“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在江苏境内,不管是长江南岸还是北岸,都可以称为江左。陆游笔下的“古徐州”,其实就是镇江的别名,原来东晋时,晋元帝在南渡以后侨置南徐州,治所就在镇江,此后人们也习惯上把镇江称为南徐。
在开篇四句中,词人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转而写到镇江,再由镇江写到北固山,然后将视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词人的描写手法犹如电影中的镜头视角一样,先从广阔的江左写起,然后视角逐渐聚焦、逐渐浓缩,直到将镜头定位在占尽江左风光的镇江。
镇江形势险要、景色壮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词人用一“占”字,便将镇江的地理形胜淋漓尽致地烘托了出来。宋代诗人黄彦平重过镇江时也写下了“江北江南形胜地,忆伤游子少年心”,但黄彦平的诗句更多的是抒发游子的羁旅感慨。两相比较的话,很显然陆游的诗句更加具有气势。
北固山!多景楼上多词章,陆游也曾谱写华章,开篇就是名句,读来引人入胜
文章插图

可是词人的视线并没有停下来,他将特写的镜头又聚焦在镇江的北固山上。接下来,又聚焦到北固山的多景楼中。词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而不使人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合之感觉,这样的手法简直像极了电影镜头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陆游从多景楼形势写起,镜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鸟瞰到局部,最后推出大特写点题,这原是写景习见手法。但陆游别出心裁,他选择滚滚长江、莽莽群山入画,衬出烟云缥缈、似有若无之间矗立着的一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