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十|莱布雷希特专栏:沐猴而冠——听AI谱写的贝十有感

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来制造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 已经被证明就像用爱因斯坦垃圾桶里的废纸来克隆爱因斯坦本人 。
其成果时长21分钟 , 由波恩贝多芬管弦乐团在YouTube上首演 。 它将某个未完成即被抛弃的作品中的熟悉片段与其他交响曲的零星元素焊接在一起 , 其方式毫无新意 , 可以说将贝多芬贬低到了胡梅尔的级别 。 这部作品的开头是以学生作文水平演绎《第五交响曲》 , 而这已经是你有必要听到的全部 。 剩余部分每况愈下 。
波恩人的脑子里是进了什么 , 以至于他们觉得可以创造出一部几乎无中生有的贝多芬交响曲?可能他们想到有其他同为恋尸癖的人以前也做过这种事 。
过去并没有人在意那些未完成的音乐作品 , 直到莫扎特于1791年12月去世后 , 他的遗孀康斯坦策散播了一个故事 , 说莫扎特临终前在为一个神秘的蒙面人写一部安魂曲 , 尽管她清楚地知道这部安魂曲的委约人是有钱的冯·瓦塞格伯爵 。 康斯坦策担心他不会为一部莫扎特没写完的安魂曲付钱 , 于是让莫扎特的几个学生补完了这部作品 , 其中大部分由与她关系特别熟络的弗兰茨·夏维耶·苏斯迈尔执笔 。
苏斯迈尔从莫扎特早期的弥撒曲中搜罗了圣哉经、降福经和羔羊颂 , 康斯坦策伪造了莫扎特的签字 , 这部《安魂曲》于1792年2月交给了瓦赛格 。 这是一部广受好评并且常演不衰的作品 , 一直到1960年代末 , 才有“基于历史根据的”指挥家剥去了苏斯迈尔的附加物 , 把它以考古残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
贝十|莱布雷希特专栏:沐猴而冠——听AI谱写的贝十有感
文章图片

《莫扎特的最后几小时》 , 英国画家亨利·尼尔森·奥尼尔创作于1860年代
下一次的重大行动发生在1928年 ,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为纪念弗朗茨·舒伯特逝世一百周年 , 征稿续完他的《未完成交响曲》 。 数以百计的作品蜂拥而至 , 其中颇有一些出自知名作曲家之手 。 最后由一个瑞典人库尔特·阿特伯格获得了这笔一万美元的奖金 , 他后来在自己的第六交响曲中再度使用了其中的音乐元素 , 这部作品也由此被称为“美元交响曲” 。 而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也仍然凭着自己的两条腿屹立不倒 。 2019年华为以其人工智能将这部交响曲再度续完 , 在伦敦首演后获得的评价是无足轻重 。
1960年 , 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的德瑞克·库克根据古斯塔夫·马勒的遗孀阿尔玛发表的初稿副本补出了一部马勒《第十交响曲》 , 补完主义就此又盛极一时 。 阿尔玛被这部作品在广播电台中的表演深深感动 , 她提供了更丰富的手稿 , 使库克能够修订一版更加有力而连贯的乐谱 , 并由伯托尔德·戈德施密特在1964年的逍遥音乐节上首演 。
人们的反应是相反的 。 马勒的弟子布鲁诺·沃尔特谴责这个版本闻所未闻 , 国际马勒协会宣布了一项全球禁令 。 莱奥纳德·伯恩斯坦对它看都不看一眼 。 另一方面 , 马勒的爱好者们却很兴奋 , 许多人着手在库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 现在 , 马勒的第十交响曲有了13个业已出版的版本 。 这部作品不仅存在 , 而且为了解这位作曲家在最后一年的心境提供了必需的洞见 。
接下来被补完的是没有末乐章的安东·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 对布鲁克纳的热爱主要局限于德语区 , 但补完的冲动是全球性的 。 一个名叫威廉·卡里根的美国人 , 在1983年为它创作了一个末乐章 , 并随后修改出了五个版本 。 其他竞争者包括一个比利时人、一个荷兰人、三个意大利人和一个奥地利人 。 这部交响曲如今通常只演奏出自布鲁克纳的三个乐章 , 尽管现在它又有五个版本 。 搞不清楚?你本应如此 。 这种病态的多动性有点像以病理学来研究亡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