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采访人员陈倩慈)“都云作者痴 , 谁解其中味?”这句《红楼梦》里的缘起诗 , 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邱苏伦身上 , 却被学生们评价为“那般贴切” 。
数十年来 , 这位泰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老教授 , 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活跃在外交、新闻、教育、经贸等各领域的外语人才 , 更翻译了《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五灯会元》等中国经典著作 。 她的译作 , 在泰国文学界和翻译界好评不断 , 更引起中文爱好者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文明的探讨与共鸣 。
“在昼夜星驰上千年的丝绸之路上 , 语言承载文化 , 文学交流文明 , ”现已74岁的邱苏伦教授说 , “借助泰语教学和文学翻译 , 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 , 是我的痴迷与执念 。 ”
用译笔传递文化
“在许多学习泰语的中国学生和学习中文的泰国学生眼中 , 邱苏伦教授早已是汉译泰文学翻译的‘天花板’ ,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陈利感叹道 。
文章图片
图为邱苏伦在泰国出版的两部译著 , 左为《大唐西域记》 , 右为《洛阳伽蓝记》 。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倩慈摄)
【交流|从西域记到红楼梦——记中泰文学丝路上的摆渡人】中国文学作品真正意义上翻译成泰文 , 始于清嘉庆年间泰国文学巨匠昭披耶帕康(洪)完成《三国演义》的泰文译本 。 此后 , 《三国演义》《西游记》《西汉演义》《水浒传》等一批故事性较强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入泰国千家万户 , 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和再创作的故事蓝本 。 但因为非通用语种互译的种种局限 , 一些诘屈难懂、深寓哲理的中华文化古籍却始终未能走到泰国读者的面前 。
邱苏伦感叹 , 在两国文学交往中 , 有太多未及传播的优质文学经典 , 她一直希望自己能为中泰文学交流之路再添笔墨 。
2004年 , 历时4年 , 邱苏伦翻译的全本《大唐西域记》在泰国出版 , 这是该书第一个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外文全译本 。 从西域城邦到南亚古国 , 从雁塔传说到西女故事 , 从巴米扬大佛到鹿野苑古刹 , 曾经对“唐僧故事”耳熟能详的泰国读者在泰文版《大唐西域记》中第一次全面看到了玄奘这位佛法大师和翻译大家的历史原型及精彩著录 。
更重要的是 , 《大唐西域记》中很多梵文译述与泰文中很多巴利文印记同源相通 , 《大唐西域记》中浓墨记述的古印度、古斯里兰卡又与泰国古代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 译本一经问世 , 立刻在泰国读者、学界和佛教界引起反响并迅速再版 , 多位教授、高僧、出版界人士辗转找到邱苏伦 , 作进一步学习交流和探讨 。
玄奘法师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 , 把诸多梵文典籍译为中文;相隔千年 , 文明互鉴下的文学丝路再生熠熠之辉 , 泰国读者通过译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 更有东方文明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
翻译《大唐西域记》后 , 邱苏伦又花费了十年时间 , 翻译了北朝文学双璧之一《洛阳伽蓝记》和中华文化史中的禅宗巨著《五灯会元》 , 前者出版后同样掷地有声 , 后者目前几近付梓 。 而眼下 , 邱苏伦正在翻译另一座翻译界的高标——《红楼梦》 。
“《红楼梦》里每一句话都要推敲 , 每一句诗都暗藏深意 , 所以 , 译《红楼梦》既要在字面中 , 又要在文字外 , 既要译出推敲 , 又要藏入深意 , 所以整体翻译进度较慢 , 但‘慢’是为了译文能更‘快’被泰国读者理解和消化 。 ”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pantone|从“中国红”开始,解码千年传统色
- 反派@四本黑暗流小说,主角化身反派,横推四方,从头燃到尾
- 电话|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 接纳!《论语》:改变命运,从学会接纳开始
- 小说$深爱沈从文的小说,细品他十句格言,文化底蕴深厚,凸显其人生观
- 反差&从一场生日宴的安排,看两个女强人的性格,反差真大
- 豪爵|主要通勤,周末跑烂路去钓鱼,从越野车看到了ADV,如何选?
- 书法|评展 | 失去灵魂的书写——从一场清代楹联展谈起
- 仪式感&忙年|从70后到00后,代代都有自己“专属”的春节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