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名作《清明》,为何很多学者都认为废话过多,问题出在哪里?( 二 )


但是,谢榛太过着眼于所谓的炼字,而忽视了更加重要的诗意与诗歌本身的音律之美。首先一点,五言跟七言本身就是两种概念,五言因为句子更短,音律上无法曲折往复,因此读起来会更加明快、短促,所以五言更加适合表达欢快、赞叹、雄伟等等的情绪。



清明#杜牧名作《清明》,为何很多学者都认为废话过多,问题出在哪里?
文章插图

但七言不同,七言一句那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音律一下有3个来回,读起来更加婉转,诗句之间的间错也更久,因此更加适合用来表现悲伤、哀婉、清静、雅致的情绪。
就拿“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跟“酒家何处是,江上杏花村”两句来对比,很明显前者读起来情绪要更加悲伤凄婉,而后者更加短促明快,二者谁更适合清明的意境,自然是不言而喻。
另外,谢榛所提的可以省去的词语,其实并不能轻易省去。比如《清明》最后一句的“牧童”,就十分有存在的必要。正如上文所说,连一个本该开开心心、快快活活的孩子,到了清明时节时都愁闷得不发一语,则更加道出了清明时节笼罩在所有人心头那缕挥之不去的愁绪,而“江上杏花村”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清明#杜牧名作《清明》,为何很多学者都认为废话过多,问题出在哪里?
文章插图

因此,总体而言,笔者认为谢榛等学者之言,颇有些矫枉过正了,至少相比其提出来的修改意见,杜牧的《清明》原文要更加动人更加凄美。但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都会因为个人的兴趣、性格、经历、艺术感受力的不同而不同,你对谢榛等人的评点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