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平度考古发现周代大型聚落 找到约3000年前海岸线( 二 )


在这片周代遗址和墓葬区上层的淤土层及附近地区,还发现了80余座唐宋时期墓葬,墓葬形制依据建造方式、建造材料可分为两类:岩坑洞室墓和砖室墓,绝大部分为砖室墓,岩坑洞室墓数量很少,形制为平地向下斜向开凿墓室,墓室体量较小,仅能容身,墓道和墓室之间用石块封门。墓主头朝墓道,随葬品置于头部左右,主要为褐釉瓷碗、青瓷盘、铜簪等。砖室墓分为舟形、方形、圆形和八角形等形状,部分砖墓带彩绘。出土文物主要为瓷碗、灰陶罐、瓜棱罐、陶砚、铜簪、铜钱等,其中,铜钱为“开元通宝”“至道元宝”等,表明这批墓葬的年代为唐宋时期。[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光影]
找到约3000年前平度海岸线
“本次较重要的发现是从实地调查结果和出土的实物资料证明,在距今约2500-3000年前或者更早时期,莱州湾南岸的海岸线比现在海岸线位置要更靠南。 ”考古队员介绍,考古队员发掘前期对遗址周边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遗址周围的农田和沟渠剖面上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海生软体动物的贝壳,较为常见的是文蛤和钉螺。遗址发掘过程中,大量周代的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单位中皆出现了古人食用过后遗弃的文蛤壳、蟹壳和鱼骨等,在东周时期墓葬的随葬品中,也能见到盛放在陶盆中用来祭祀亡者的鱼类制品的残骸,遗址中也出土与渔猎经济有关的网坠等文物。种种迹象表明,在周代时期或者更早时期,莱州湾南岸的海岸线应该在遗址附近,海洋生物也是当地居民食谱上的重要一类。
在遗址发掘中,岳石文化时期遗迹围绕着丘陵西坡分布,分布范围较广、遗迹较分散,发现的遗迹主要以灰坑为主,少量墓葬,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夹砂红陶碗、广口罐、陶纺轮等。
另外还发现半月形穿孔石刀、石斧、石凿等石器和蘑菇钮器盖,这些文物具有典型的岳石时期文物的特点,与这些石器、陶器一起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一批较为原始的骨角器,其中包括动物肩胛骨、腿骨等部位制成的骨耜、骨铲、骨锥以及鹿角加工器物剩余的下脚料等。同时在灰坑中发现了一种较为粗糙、器壁较厚的夹砂红陶器具,直口、方唇,从口部形态推测该器具体型较大,推测可能是煮盐用的盔形器,说明在距今4000年前岳石时期的人群在农耕文明基础上,表现出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利用海洋的能力。
发现陶量印文 疑似行政地名
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最希望发现带有文字的器物,这样更容易或更直接揭开历史真相。惊喜降临在三埠李家遗址的发掘中:一天,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一件带着印文的陶器,这也是这次考古发掘工作中最让人兴奋的发现。
今年夏秋两季,青岛的降雨特别多。八九月份,平度经常小雨绵绵,而考古发掘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一直在冒雨坚持清理。为了保护出土文物,年轻的考古队员打起了伞,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发掘区的一口东周时期废弃的水井里,考古队员发现了大量的官方陶量器的残件,从发现的残片推测,倾倒到这口井中的陶量主要以陶豆、陶区为主,陶豆为夹细沙灰陶,侧边带有一不甚规则的把,直口微敛,口部磨平,量器的形制与临淄齐故城出土的量器较为接近,推测量器是东周时期齐国颁发或者官方认可的标准量器。在清理过程中,考古队员突然发现其中一件带把陶量下,在腹部部分竟然戳印有一枚两个字的印文。这两个字让在场的考古队员兴奋不已,在考古人眼里,这枚印文很可能代表该地区的行政地名。陶量被集中销毁于一口水井中,似乎也暗示水井附近应该存在大型或者较为密集的粮食仓储设施。目前,相关专家也正在根据线索对印文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