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作家阿克鸠射:凉山、彝文化给了我灵感 要出精品为人民立传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肖洋 席秦岭 见习采访人员 周翼
12月14上午 ,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 四川代表团共计33名作家赴北京参会 , 来自凉山州昭觉县的作家阿克鸠射 , 作为代表之一也在其中 。 当天下午 , 各地代表分组讨论在各驻地宾馆展开 , 四川代表团和新疆代表团齐聚一堂 。
谈到此次参会 , 阿克鸠射感触颇深 。 他说 , 凉山因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 , 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这样的社会变革和深厚的彝族历史文化为他的文学创作 , 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 作为一名当代彝族作家 , 他表示 , 将进一步用心、用情、用功 , 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 为人民树碑立传 , 回馈人民 。
作为一名凉山昭觉人、作为一个从凉山昭觉走出来的作家 , 阿克鸠射对当地社会、生活、文化的观察细致入微 。 作为第一个进入“悬崖村”的采访人员、凉山州本土作家 , 从2013年开始 , 他就搜集相关素材并开始“悬崖村”的相关写作 。 这些年来 , 他数十次进入“悬崖村” , 对话上百人 , 见证了“悬崖村”的点滴变化 。
|四川凉山作家阿克鸠射:凉山、彝文化给了我灵感 要出精品为人民立传
本文图片

2013年2月 , 阿克鸠射在悬崖村采访
阿克鸠射说 , 他第一次知道“悬崖村”这个地方是在2010年 , 从别人口中得知 , 这个村子要攀爬多级藤梯才能到达 。 2013年 , 他第一次走进“悬崖村” , 这是个群山层层叠叠的村子 , 悬崖峭壁挤窄了天空 。 村民出行 , 要经过上下落差800米的悬崖峭壁 , 踩过12段218级藤梯的村子 。 多年来 ,大家种玉米、土豆 , 与猴群、野猪、黑熊为邻 , 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
虽然村上物产丰富 , 但生活在“天险”之上 , 环境带来的不便 , 还是让村民们失去对生活的想象 。 “大家长久生活在这里 , 都不相信会改变 。 ”
2019年 , 他以报告文学的形式 , 将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 , 写作成现实题材作品《悬崖村》 。 作品从彝家山寨的小角度切入 , 生动反映了彝区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 , 以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 , 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
在书中 , 有养育了五个孩子的村民陈古吉 , 有期盼儿子上学路安全的俄的黑格 , 有参过军又回到村子的俄的来格 , 还有希望有出路的年轻人某色拉博......
在书中 , “悬崖村”的变化被一一记录 , 2016年1月 , 村里成立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6年11月 , 入村的12段老藤梯钢梯全覆盖工程完工 , 藤梯成为历史 , 村里的4G网络基站也了建成 , 在中西部国际博览会上 , 昭觉县还与开发公司签订了协议 , 合作开发悬崖村-古里拉达峡谷;2017年 , 村里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完工;2017年9月 , 村里成功引种油橄榄 , 同时还组建了油橄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5月 , “悬崖村”84户贫困户走下钢梯上楼梯 ,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 , 住进了城里的新房 , 医疗、教育等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变 。 如今的“悬崖村”已大变样 , 村民们通过特色种养殖改善了经济条件 , 大家通过网络直播等介绍自己的村子 , 将农业产品发往全国 。 同时 , 村子还成了新的旅游打卡地 , 国庆期间游人如织 , 即使在山下买点炸土豆等 , 商家也能日进千元 。
在阿克鸠射看来 , 《悬崖村》的意义在于 , 它传递了一个信息:即无论条件多么艰苦 , 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能一起攻坚克难 , 共赴美好生活 。
从1995年开始彝汉双语创作开始 , 阿克鸠射笔耕不辍创作成果颇丰 , 著有长篇小说《雾中情缘》、报告文学《悬崖村》、散文集《翻阅生活的注脚》《温暖的火塘》、长诗《雪之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