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前面我们介绍了,《中庸》思想的核心关键字:诚。很多人认为诚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在儒家思想中“诚”的内涵要丰富很多,诚是事物本真的状态,诚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和原则。诚字是儒家认识论哲学思想的核心,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儒家认识论哲学思想的底层逻辑。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我国的古籍经典《中庸》,我们从《中庸》22章讲起:“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句话很多地方的翻译都不太一样,但总体的意思是类似的,只有达到至诚的状态,才能领悟他的本性或者发挥他的本性。能领悟他的本性,也就能众人的本性;能发挥众人的本性,就可以发挥万物的本性;能领悟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和天地华育万物的至德一样崇高,可以与天地媲美,你就可以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并列了。
这段话具体的意思不用刻意去记住,但思路很重要,这是一个从至诚开始,从“知己到知天”,从内而外的过程。拥有至诚的状态,能认识自己的本性,然后可以认识人的本性,然后可以认识万物的本性,最后与天地齐一。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中庸》认为可以“由己及人,从细微认识天地大道呢?”《中庸》在26章的后半部分讲了宇宙万物的构成过程。

意思是谁,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原本只是由众多小天体的光芒积累而成,直到它无边无际,日月星辰都在其中运行,世界万物也都在它的照耀之下。我们今天看到的地,原本只是由每一小撮土聚拢堆积起来的,在直到它广阔深厚,承载着华岳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沉重,容纳了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大地承载着。
我们看到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而成,可是当它高大无比时,草木花卉在上面生长,禽兽虫鸟在上面居住,丰富的宝藏蕴藏其中。我们看到的水,原本不过是由一勺一勺的水流汇聚而成,当它浩淼无涯、深不可测的时候,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遨游生长,珍珠珊瑚等奇珍异宝也都在里面繁殖。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这里描述了天地山海形成的过程,都是由小及大,逐渐形成的,所以,要了解江海的本性,我们可以从细微处着手,万物构成是从内到外,由小及大的过程,《中庸》讲得很清楚。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所以从人的本性开始,我们就可以领悟天地大道,这正是陆九渊说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道理,也是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道理。王阳明说的“良知”就是人“至诚”的本性。就像我们上一期讲的思想实验,要认识水的本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一滴水。

在儒家思想里面,人的本性和天的本性是内在相通的,这是儒家认识论哲学思想的核心逻辑。回到了人的本性良知,回到至诚的状态,你就可以领悟天道了,这一点在《孟子》的著作里面也讲得很清楚。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我们认识和领悟天道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尽心、知性、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