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二 )


这里孟子的意思是说,充分展开你至诚的本心,就可以觉知人的本性,觉知了人的本性,就领悟了天道。从一个人的内心本性开始,可以通过尽心,知性,最后就到达领悟天道,也就是“知天”的境界。
换句话说,孟子认为,要认识天道,并不需要什么借助于外在的东西,通过回到人的本心就可以,通过尽心,知性,就可以领悟天道,其实后来的“陆王心学”,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在这个思路上展开的,王阳明的“致良知”,其实和孟子说的“尽其心者”有类似的境界。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天道和人心是相通的,这是儒家思想非常底层的一种理论基础,明白了这个逻辑,再看看《中庸》孟子和王阳明的思想,就能抓住他们内在的逻辑。为什么王阳明要“致良知”,因为良知就是一个人的至诚的本心,本性和天性是相通的。认识了本心,就可以一步步认识天道,所以,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陆九渊说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中庸》在第24篇中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zhēn)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故至诚如神。”,达到至诚的境界,就可以预知未来,洞悉祸福。国家要兴旺昌盛,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要没落衰亡,也必然会有不祥的警示。你看儒家的认识世界的逻辑是不是一致的。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和“中庸之道”的共同点,一句话讲透儒家哲学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从至诚到明德,这是一种天性使然;从明道到至诚,需要领悟和教化。诚和德是一致的,诚是德的原则,而德是诚的体现,而德的最高追求就是“至善”。
中庸认为,人在为人处世方面,诚就是心地坦荡,不怀功利,没有杂念,怀有美好的愿望。有了“诚”你就会表现出“仁德”,仁德与伪善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仁德的最高目标大家是“至善”,在《大学》的第一句话:“
所以,《中庸》和《大学》的逻辑是一致的,之前我们介绍过,它们都来自《礼记》中的篇目。在《大学》中有著名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也是起点。
好了,我们通过两期内容来分享了《中庸》中“诚”的内涵,以及诚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诚字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诚既是万物本真的状态,也是认识万物本质的方法。下一期内容,我们再继续探讨“诚”在社会实践中的用法。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