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鲁先圣文化散文:恢宏的开端( 二 )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老子和孔子之后大约经过了150多年,中华民族已经进入到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这个时候,我们民族又迎来了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生于公元前372年的孟轲,一个是生于公元前369年的庄周。
孟轲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他劝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由于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后世把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强调人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种凛然难犯的铮铮傲骨,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千古典范。
而庄周先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我们以无比崇敬的目光仰望这些先哲圣贤的时候,自然不会遗漏在孔子、老子死后与孟子、庄子诞生前的岁月间隙里,有一个被称为“贱人”的群体,他们穿梭于诸侯之间,以不同于孔门的学说和修行,宣传着“兼爱”“尚同”“尚贤”的思想。他们在粗衣淡食的苦修中,在“贱人之学”的嘲讽中,一边咀嚼着时代的苦难,一边实践着自己的平民理想。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是诞生于公元前468年的墨子,他是黑暗王国的理想主义者。
梁启超把墨子同孔子、老子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三圣”。他曾经这样评价墨子:“古今中外哲人中,同情心之厚,义务观念之强,牺牲精神之富,基督之外,墨子而已。”
就是在这个上下不过三百年的时代里,我们的民族还诞生了为儒学注入新的生命力的荀子,诞生了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倡导“帝王之学”的韩非子,他们两人为春秋以降的诸子圣贤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可以想象,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里,这样一群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他们每天都在论辩和游说,在各国之间频繁穿梭,无论是设坛授徒,还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智慧,深刻影响着国君的决策和社会倾向,促使中华民族迅速从洪荒蒙昧走向成熟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