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一位十八岁的七律爱好者,如何突破当下的困境——作品修改回复( 三 )


咱们把前三联的意象统一到前二句,尾联不改,成为后二句,看看效果:
醉江南酒邀皓月随人舞,浪荡湖山试早茶。借问江南春夜雨,何时尽绽院庭花。
“院庭花”感觉还小气了,可以再做修改,但是至少就将原七律的堆砌、拥簇的感觉去掉了。
没有足够的内容,我们就不要用过大的容器去承载,你再喜欢瓶子的好看,奈何瓶子里没东西,硬是把瓶子雕成花,也只是乾隆老爷的审美水平。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对以上诗歌的调整是否满意,但是他的问题就我来看,其实就是内容小于形式。
绝句!一位十八岁的七律爱好者,如何突破当下的困境——作品修改回复
文章插图

平仄格律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一首标准平起入韵,押平水韵“六麻”部,使用了锦鲤翻波的七律,没什么好讲的。
格式已经完全不是他的问题所在,这也是他在问题中说自己“进展很快,一日千里”的原因——格律这个东西,我早就说过了,并不难,掌握好规则,自然是突飞猛进。
但是学会了格律,并不代表就能写出好诗。
诗心是一方面,态度是一方面,规则是一方面,修辞是一方面,文法是一方面,只有面面俱到,才能成就精品。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假设我说对了,“内容小于形式”这个问题就是这位小朋友瓶颈所在,该如何做出突破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这位朋友只有十八岁,大多十八岁的小朋友都还在努力准备高考,即使有一点时间也是在手机游戏之中。而他就已经对格律诗痴迷几年了,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他所缺乏的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是系统地学习提升。当然诗词这个东西,在规则之上,灵性就是更重要的东西了,但是依旧是有文法可借助,有前人思路可参考的,所以我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不过这对他来说肯定不是问题。
他反而是太借助于书本知识来源了。从用典就可以看出,阅读很丰富、量很大。所以他的问题又和大多数朋友相反——他缺乏真实生活经历的打磨。
这个问题就目前而言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生活经历只有逐步展开,生活经验只有逐步获得,从书本上学到的表现手法,典故映射,只有在生活中真正经历过那份情感,才能深刻体会并符合逻辑地引用,触发自身和读者的感动,形成通感,成就好的诗歌作品。
读书是间接人生经验获得方式,而这位朋友,缺乏的是直接人生经验获得,毕竟,他还太年轻。
绝句!一位十八岁的七律爱好者,如何突破当下的困境——作品修改回复
文章插图

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当然还是有的。
那就是暂时放下书本,回到生活中去,感受生活细节,被它感动。
用一颗细腻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时刻。
换句话说,热爱生活,从日常细节开始。
作品鉴赏(解构重建)能力和诗词写作技巧都是形成作品、表现作品缺一不可的手段,然而没有细节感受,也就没有诗心灵感,就没有重构情境的源泉,没有写作技巧发挥的空间。
你已经掌握了怎么写格律诗,你有创作冲动的灵感,那么下一步就是解决如何建立灵感与文字的桥梁。
唯有细节,真实的细节。诗心是所有作品的来源,是最初的感动,是被生活细节所打动——每一份真情感都是。
其实这位朋友的文字把控能力是有的,所以要突破的瓶颈,就是端正态度。这个态度,并非说我爱写诗,我爱用典,我爱古诗,而是——我要生活,我要说话,我要写诗。
诗词高于生活,但必须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