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高手在民间】“宝葫芦”的秘密( 二 )


入学后 , 这位擅长铜雕的王老师表扬张远“线条感好” , 建议他主攻白描、打牢绘画基础 。 期间张远还学习设计软件 , 考取了“商业美工证” 。
2004年 , 在王老师的推荐下 , 张远以“基础画师”的身份 , 同全国各地50多名美术工艺学院的学生 , 经考核、选拔后 , 参与了历时一年半的故宫“百年大修” 。
21世纪初 , 国务院作出故宫修缮的重大决策 。 这是一百年来故宫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 , 被称为“百年大修” 。 从2002年开始 , 故宫修缮工程分三期持续了18年 , 到2020年结束 , 国家每年投入1亿元修缮资金 。 这次大修 , 要求和标准是“一切服从质量 , 不赶进度;重视细节 , 精工实料;一丝不苟 , 经得起历史检验 。 ”
张远参与的 , 是对太和殿周边建筑如钦安殿、戏衣库等的修缮 。 到故宫后 , 三餐有人送饭 , 40多人睡在殿里的大通铺上 , 每天日工资160元 。
葫芦|【高手在民间】“宝葫芦”的秘密
本文图片

张远参与修缮故宫的第一项任务是“和泥” 。
某个大殿某处墙壁掉了墙皮 , 这墙皮大者如手掌、小的只有手指肚大小——张远们给故宫宫殿“补壁” , 令人大开眼界 。
“和泥”前要细筛土 , 不是普通土 , 是配以多种材料的高岭土 , 用密如蛛网的细筛子反复簸筛、去除杂质 。 筛好的“土”和成泥后反复搅拌 , “闷”48小时后才能上墙 , 是为“粗坯” 。 第二层补“梭草泥” 。 第三层类似“打腻子” , “腻子”用矿物质、朱砂等研细成泥 。 第四道工序是隔离、氧化、上防燥层 。 每一道工序做完 , 须在修补处立标签 , 注明修缮时间、经手人以及两道工序之间的间隔时间 。
故宫许多宫殿平时并不对外开放 , 修缮的时候需要腾空殿里堆放如山的古董文物 。 搬迁的时候 , 张远他们有机会“零距离”观看这些文物 。 什么雍正粉彩、康熙珐琅瓷器……给年轻的张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几年后 , 他在烙画葫芦时灵光乍现 , 运用了掐丝珐琅的工艺 。
在故宫一年半 , 张远大开眼界 , 见识了什么是传统工艺 , 也理解、体会到什么是“水磨功夫” 。 他说 , 在故宫“补壁”“把性子磨平了”——这对他日后从事葫芦烙画大有裨益 。
修缮工程告一段落 , 张远与杭州美院的学生一起来到杭州 。 “蹭”了不少课 , 还跟这些学生在江浙一带参与了一些古建修复工程 , 取得了古建修复“中级工程师”证 , 月收入八九千块 。
在京、杭两地 , 张远长了见识、学下手艺、挣得高薪 , 二十来岁的小后生挺得意 , 可爹娘在定襄却着急上火了——眼瞅着跟儿子同年仿岁的后生在定襄就业找工作、成家娶媳妇 , 催他回来的电话急如星火 , 直至编谎话说“母亲病重” 。 放下电话 , 张远也慌了 , 赶紧打道回府 。
回来可就不由你“折腾”了 , 父母“釜底抽薪” , 把张远的身份证也藏了起来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回到家乡很无奈 。 毕竟是独子 , 张远只能听从父母安排 , 乖乖拿上派遣证到定襄县劳动局上班 。 具体是在办公室打水扫地、收发文件 。 大把空闲时间怎么打发?每天练字看书、修身养性 。
每逢周末 , 有时间就去太原南宫、北京潘家园古玩旧货市场 。 也没有什么目的 , 只是觉得去这些地方逛一逛、看一看 , 就是平淡的日子里的一点亮色和盼头 , 直到有一天遇见了烙画葫芦 。
【葫芦|【高手在民间】“宝葫芦”的秘密】这天在南宫 , 无意中发现有个摊位上摆着几个烙画葫芦手把件 。 其中一个高三四厘米 , 葫芦上烙着“钟馗打鬼”图 。 在高不盈寸的葫芦上 , 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 , 呼之欲出 。 张远顿时被吸引住了 , 蹲下身来捧在手里 , 心中说不出的喜爱 。 一问价 , 这么个小物件就要260元——比他当时半个月工资还多 。 拿起来放下、放下又拿起来 , 终究还是没舍得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