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阳|音乐视频UP主王晨阳:我是白天斫琴,晚上蹦迪的王叔叔( 二 )


2
斫琴
王晨阳说的“解剖”琴 , 和医学界的解剖有很大的区别 。 指的是以精工细作的工艺技术来制作古琴 。 以古琴为城市名片的扬州一直保留着古琴制作传统 , 王晨阳选择到那里去学习斫琴 。
王晨阳|音乐视频UP主王晨阳:我是白天斫琴,晚上蹦迪的王叔叔
文章图片

辨木声、斫面板、量弦路、挖槽腹、察灰胎......一道道工序学下来 , 师傅有天严肃地走到王晨阳面前 , 唇齿开合间生出的却是赞叹:“虽然我是你师傅 , 但我觉得你才是我的师傅” 。
这样的赞叹发生在王晨阳将古琴制作流程体系化后 。 王晨阳遇上的扬州师傅多凭经验来制作古琴 , 少有人问为何这样的结构能呈现这样的声音 。 王晨阳用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构造了一个所谓的斫琴流程模板 。 “这个模板可以在制作古琴时直接往里去套 , 比如说怎么去定徽位、槽腹结构的声音怎么去做 。 ”
在王晨阳看来 , 古琴与其他乐器在制作方面最大的不同 , 就在那层包裹着古琴裸露外表的灰胎 。 这种不同被王晨阳称为古琴的灵魂 。 灰胎能保护古琴 , 是古琴足以流传得久远的一重保证 。 在一个斫琴视频中 , 王晨阳示范了一遍给古琴上灰胎:先把鹿角霜手动研磨 , 再用30纲目的筛子把鹿角霜筛好 , 与面漆混合 。 王晨阳说这个过程就和和面团一个道理 。 “水多了加面 , 面多了加水 。 ”
即使斫琴已经被王晨阳模块化成一个个按部就班的流程 , 他还是在其中找到了自己最爱的那一步:漆面设计 。 “因为那才是有创作性的部分 。 ”
王晨阳曾做过一把复古的蛋壳漆面古琴 , 视频左下角显示他往琴面上贴完两个蛋壳用了16秒 , 视频外时间已过了一天 。 这把古琴最终耗费了120天和52个鸡蛋壳 , 网友争相给它取名 , 有“雏凤清声”“虹钿传音”这样古朴的 , 也有“北京烤鸭”“德州扒鸡”“鸡飞蛋打”这样搞怪的 。
王晨阳|音乐视频UP主王晨阳:我是白天斫琴,晚上蹦迪的王叔叔
文章图片

除了最后被取名为“稀碎”的复古蛋壳琴 , 王晨阳也做赛博朋克的古琴 。 “赛博朋克悲观地预期了未来 , 但我是拥抱新科技的老文化手艺人 , 我希望未来 , 科技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 。 ”
3
在竹林中蹦迪
“我觉得时间不够啊 , 为什么不给我多一点时间?”在王晨阳的个人主页 , 有两个名为斫琴实录的合集 , 分别记载着2020年和2021年两批古琴的诞生史 。 选木料、挖琴腔、合地板、察灰胎 , 王晨阳说自己是严格按照书上的记载来做古琴 , 冬做木 , 夏做漆 , 四季轮回 , 一年做一批 。
虽然也常发出“人生有多少个1年”这样的“喟叹” , 但一年做一批琴已成了王晨阳习惯 。 于是在这做古琴的“长长”周期中 , 他开始用古琴玩起了音乐创作 , 伴随着古琴弹出的乐章 , 他跳出了各种风格的舞步 , 有人称他在“竹林蹦迪” 。
王晨阳|音乐视频UP主王晨阳:我是白天斫琴,晚上蹦迪的王叔叔
文章图片

“蹦迪”是王晨阳在视频中常用的介绍语 。 随意点开他的一个视频 , 开头一句总是“我是白天斫琴 , 晚上蹦迪的王叔叔” 。 有了“晚上”这个时间状语还不够 , 网友在视频的弹幕中给他加上了蹦迪的地点状语:“竹林” 。 于是 , 在“蹦迪”这种现代化行为中 , “竹林”又给王晨阳开辟了回归复古的任意门 。
“竹林蹦迪”的评价最早出现在王晨阳发布的视频《bad guy坏古琴》中 , 古琴与流行音乐《bad guy》结合后 , 有人说“阮籍听了想喊麦 , 嵇康听了想蹦迪” , 有人说“诸葛亮在城楼上对司马懿弹的琴曲重现了” 。 结合网友的评论看 , 竹林并不指涉真正意义上的竹林 , 竹与古的意境相连才是要点 。 受到评论的启发 , 王晨阳干脆将自己的开场白定为“白天斫琴 , 晚上蹦迪” 。 刚好把音乐人和斫琴师的身份都给介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