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母亲的棒针

·
·
·
·
|夜读|母亲的棒针
本文图片

|夜读|母亲的棒针
本文图片

母亲的棒针
作者 / 水静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梳妆台抽屉里 , 躺着一副棒针:十四根 , 竹制 , 一尺多长 , 中间圆两头尖 , 用红毛线系着 , 色泽光亮 。 那是母亲的遗物 , 父亲削成的 , 我珍藏 。 衣柜里还有一件33年前母亲亲手为我织的毛衣 , 高中毕业后就穿过一次 , 而今也成了我的珍藏 。 睹物思人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
|夜读|母亲的棒针
本文图片

作者供图
冬夜 , 昏暗的煤油灯下 , 温暖的火熜前 , 是母亲埋头编织的身影 。 豆点大的灯光 , 微弱的炭火 , 映衬着母亲慈祥的脸庞 。 她额前的几缕发丝 , 已在隐隐泛白 。 她舞动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目光 , 以及跳动的线球是我童年夜间印象最深、记忆最长的一幅鲜活“画面” 。 棒针、毛线随着母亲的手指在胸前舞蹈 , 她像在变魔术 , 不过几日 , 五颜六色、花样百出的毛衣、毛裤、帽子、围巾、手套、袜鞋就相继诞生了 , 那是一家老小冬天御寒的“武器” 。
那时 , 我会像无赖似的缠着母亲 , 央求她教我这套“变魔术”的方法 。 母亲回应:等你大些再教你 。 随后安顿我坐在她对面 , 看着她编织 。 有时 , 她一边织一边跟我讲故事唱童谣 。 我看着看着 , 听着听着 , 就趴在她膝盖上呼呼酣睡了 。
记得有一次 , 母亲与我分工协作绕毛线球 。 她把毛线圈挂在两手腕上 , 然后用劲撑开 , 我负责理出线头 , 绕成球 。 我双手绕线 , 母亲转动双臂放线 。 起初 , 我俩配合默契 , 待到线球绕到皮球那么大 , 我的小手不好抓牢 , 一不小心 , 就溜滚在地 。 我绕过八仙桌的桌腿追了好几圈 , 都没“逮住”它 。 母亲急着腾出手来帮忙 , 原本双臂绷紧的线圈瞬间软塌 , 搅成一团 。
有一次 , 我问母亲 , 为什么非得在冬天织毛衣?母亲说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 , 我们农民只有到了冬天 , 户外的活才会少些 , 才有时间静下心做室内手工活 。 再说 , 冬天不出手汗 , 棒针不涩 , 织起毛衣快又好 。
物资贫乏的年头 , 一件毛衣要穿好几代人 , 大毛衣拆了织成小毛衣 , 小毛衣穿不了就改成帽子、围巾或袜子 。 孩子满月周岁 , 青年结婚大喜 , 大人生日做寿 , 都送布料或毛线 。 织毛衣用的棒针大多是竹签 。 木签容易断 , 铜签重 , 铝签会掉色 , 不锈钢太滑 , 冬天又冷 , 手感不好 。 做竹制棒针是有讲究的 , 什么年头的竹子可用 , 多长竹节为好 , 如何让它有韧性不发霉 , 这些都是父亲拿捏 , 因为他最懂竹子 。
【|夜读|母亲的棒针】|夜读|母亲的棒针
本文图片

作者供图
从普通绒线到各色各样的开司米、马海毛、羊毛 , 短针、中针、长针变换出平针、锁针、跳针、元宝针……花草鸟兽人物文字 , 祥云纹、波浪纹、万字纹、如意纹、寿字纹……层出不穷 。 母亲和姐姐就像优秀的画师 , 那副棒针就是她们舞动的画笔 , 在穿戴物品上尽情发挥 , 她们创作的针织品是留给家人永恒的宝物 。
简简单单的几根棒针 , 细细长长的普通毛线 , 在母亲的巧手下 , 那么神奇地变幻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物品 , 童年的我甚觉好奇 , 中年的我更觉不易 , 对母亲产生无比的崇拜与敬仰 。 母亲的棒针 , 一头挑起毛线 , 一头挑起的是家庭重担 。 平衡彼此的 , 是深入骨髓的伟大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