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感受中国话剧魅力
中国话剧自诞生之日起 , 就与世界戏剧思潮保有文化上的对应联系 , 中国戏剧人引进源自西方的戏剧 , 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 实现了创新性发展 。
以话剧形式 , 展现中国传奇
透过舞台艺术面纱 , 中国人的文化抱负和家国情怀在20世纪初即有国际性展示 。 1907年 , 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等人在日本东京演出了根据《茶花女》改编的话剧《春姬》和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 , 可以视作中国话剧史的开端 。
外国人赞赏中国戏曲 , 最初多因新奇 , 把它看作遥远东方的神奇技艺 , 心向往之 , 却终不能至 。 他们观看中国话剧时 , 差异感和惊诧性则大为降低 。 由此 , 外国人看中国话剧 , 更能引发他们的观赏兴致 , 更有对话空间和交流契机 。 话剧《茶馆》在西方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 , 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
1980年9月至11月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茶馆》受邀赴德国、法国、瑞士3国15个城市演出25场 。 在赴德演出之前 , 剧作家曹禺、主演于是之颇有顾虑 , 因为《茶馆》除了稍有变化的布景和基本的戏剧行动 , 戏剧效果几乎都体现在形象上、台词中 。 外国人怎么能够理解中国茶馆老掌柜的心劲、悲情?他们怎么能够理解“三幕三个时代”的生活背景?带着这样的疑惑 , 《茶馆》剧组赴欧远行 。 首场演出后 , 大幕缓缓闭拢 , 剧场里鸦雀无声 。 后台的演员们紧张了 , 难道演砸了不成?他们一刹那的忐忑迅速被雷鸣般的掌声冲散——原来最好的戏剧 , 观众是不能够立刻从情境中跳脱的 , 等到缓过神儿 , 才能释放出由衷的欢呼和胸中的激情!西方人不仅看明白了《茶馆》 , 还懂得了剧中人的孤独和悲苦 , 他们在王利发“改良改良 , 越改越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的人生境遇中 , 理解了中国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 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演员的表演功力和艺术默契 , 《茶馆》因而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
以中国声音 , 增进理解互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让中国戏剧走出去 , 传递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谊、祝福和善意 ,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之一 。
合作与交流总是相伴而生 ,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辅相成 。 仅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例 , 就曾邀请多位国际一流导演来华进行艺术交流与合作 , 产生多部优秀戏剧成果:1981年英国导演托比·罗伯森来华执导莎士比亚的戏剧《请君入瓮》 , 1983年美国导演阿瑟·米勒执导了《推销员之死》 , 1988年美国导演查尔顿·赫斯顿执导了《哗变》 , 1991年俄罗斯导演奥列格·叶甫列莫夫执导了《海鸥》 , 2013年俄罗斯导演彼得罗夫执导了《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2019年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为中国演员排演了《酗酒者莫非》 , 2021年他又导演了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狂人日记》……
与此同时 , 中国话剧的海外影响力逐渐增强 , 曹禺的剧作被译成多国文字 , 在英、法、美、日、韩等国多次演出 。 俄罗斯契诃夫戏剧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戏剧节、德国柏林戏剧节、西班牙欧洲儿童戏剧节上 , 也逐渐出现中国话剧、儿童剧的光彩形象 。 以儿童剧为例 , 2018年 , 《三个和尚》在塞尔维亚第二十五届苏博蒂察国际儿童戏剧节上获特别提名奖、《鹬·蚌·鱼》在罗马尼亚第十四届布加勒斯特国际动画戏剧节上获最佳舞台美术奖 , 2019年《木又寸》在第十五届布加勒斯特国际动画戏剧节上获最佳当代戏剧剧本奖……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矿晶|椰视频|“国际矿晶艺术展·晶华”海口展出 展出33件珍贵矿晶藏品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国潮#青岛啤酒联合卡罗尔·林和温贝托·梁共同企划艺术空间正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