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志南$元代高僧被人骗后随手写下首妙诗,短短28个字,令不少读书人汗颜

一般来说,古代的和尚们是不太写诗的。哪怕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诗僧,也都是感触特别深的时候,才会写一写。因此,流传下来的禅诗数量其实并不多。
那么,到底哪些情况下会让他们忍不住提笔写诗呢?
第一种情况,遇到放心不下的人或事时。不是所有僧人都能做到什么都放得下,当年唐代高僧金乔觉送弟子下山时,就曾写过一首《送童子下山》,短短56字流传至今,令世人动容。


释志南$元代高僧被人骗后随手写下首妙诗,短短28个字,令不少读书人汗颜
文章插图

第二种情况,因为一些小事悟出佛法真谛时。比如北宋和尚白云守端,因看见一只苍蝇往窗户上乱撞,写出千古名作《蝇子透窗偈》,至今仍是禅诗经典。
第三种情况,为眼前美景所吸引时。比如南宋和尚释志南,因散步时看见美景,写下著名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从此一诗成名。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情况:被俗世之人刺激后。本期笔者重点跟大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诗僧们与俗世间的牵扯并不多,但世人总爱拿一些琐事去烦他们。遇到有些“不懂事”的,诗僧们则往往以诗来抒写自己的不满。


释志南$元代高僧被人骗后随手写下首妙诗,短短28个字,令不少读书人汗颜
文章插图

【 释志南$元代高僧被人骗后随手写下首妙诗,短短28个字,令不少读书人汗颜】本期介绍的这位诗僧名叫释清珙,是一位元代诗僧。此人可不是一般的僧人,他是临济宗的第19世禅师,在当时颇有名气。以至元顺宗正年间,朝廷还特赐其金襕袈裟。释清珙一生喜静,平日里基本过着清闲、隐居的生活,因此日本学者便称其为“僧中之仙”。
同时,释清珙还是一个有名的山水诗人。其山水诗,常有王维式的空灵绝美。如此高手,在当时自然颇得才子及朝中贵人们钦佩,于是常有人上山找他论佛。一开始,释清珙对这些人也是挺客气的,常用一些佛法来开解他们。


释志南$元代高僧被人骗后随手写下首妙诗,短短28个字,令不少读书人汗颜
文章插图

因为讲得好,不少人也曾信誓旦旦地跟他说,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放下一切,潜心习禅。释清珙本以为他们说的是认真的,到最后却发现这些人都是骗他的,根本没有人能放下功名利禄,依约前来跟他学禅。于是,看透了这些人的释清珙,便写了首妙诗以讽刺这种行为。此诗名叫《闲咏》,虽只有短短28个字,却令不少读书人汗颜。让我们来品一品:
《闲咏》(元代.释清珙)相逢尽说世途难,自向庵中讨不安。除却渊明赋归去,更无一个肯休官。
一般诗僧的作品,往往明如白话,释清珙这首也不例外。看起来,他只是淡淡地写来,但读来却别有一番犀利感。


释志南$元代高僧被人骗后随手写下首妙诗,短短28个字,令不少读书人汗颜
文章插图

诗的前两句,写世人在他面前信誓旦旦的样子。每次一见到诗人,他们都说世途太难,然后发出种种抱怨。在这两句里,一个“尽”字说明这种人不在少数,而一个“自”字,可见对这些人来说,找诗人发牢骚是经常的事。这两点,也正是释清珙会写这首诗的原因。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一语道出这些人虚假。明明都说世俗不好,朝堂不好混,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学陶渊明一样,辞官过归隐山林的生活。
这首28字小诗,入木三分地道出了世人的虚伪,令无数读书人汗颜。其实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大家可以翻看唐诗宋词,会发现有大量文人以陶渊明为偶像,以至模仿陶渊明写诗,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跟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又有几人。就连被一贬再贬的苏轼,最终也没能放下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