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对于紫砂壶的观点

|名家对于紫砂壶的观点

文章图片

|名家对于紫砂壶的观点

文章图片


设计要有版权
韩涧明 (《收藏》杂志主编)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 紫砂壶由达官贵人的爱物变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用品 , 再到今天收藏界的宠儿 , 甚至发展为一个艺术品代名词 , 紫砂壶的受众人群更加多元化 。 选择评价一把壶的好坏因人而异 , 符合自己喜好的才是最好的 。究竟什么样的紫砂壶价值最高?在机器与工艺不断进步的今天 , 紫砂壶的做工技艺将达到无所不能 , 精美程度会越来越高 。 未来紫砂壶的价值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在这把壶上的创意和智慧 , 而非做工本身 。 因此 , 如何界定和保护工艺师的创意 , 会成为紫砂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 未来紫砂壶领域会出现位于金字塔尖的顶级设计大师 , 最好的壶是通过他们的设计产生 , 而壶本身的最大价值就是他们的设计理念 。 以版权来规范市场将成为紫砂壶发展的趋势 。

壶看精气神
张大华 (画家)
紫砂壶的实用价值不言自明 , 谈到收藏 , 就不仅仅是实用 , 还有艺术成分在里面 。 紫砂壶的收藏首先要看艺术价值 。 人和物之间产生的变化 , 是内心的变化 。 当我们内心对一把壶产生共鸣的时候 , 就有了兴趣 。 喜欢才有收藏的欲望 , 而不是简单地从名气的角度出发 , 单纯追求市场价值 。
紫砂壶的好坏不在于工艺是否精美 , 而在于做壶人的内涵有多深 。 内涵是心境 , 来自心悟、心觉、心明 。 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 , 每把壶会带来不同的心情 。 我们所收藏的壶一定是心中所想 , 心中所向 , 与生活息息相关 。
紫砂壶没有做出来的时候只是一把泥土 , 经过工艺师的艺术加工 , 成为美的艺术 , 让人看到便心生欢喜 。 做壶人赋予紫砂壶以生命力 , 是将物质转换为精神的过程 。 生活中离不开有形与无形 。 有形是壶的本身 , 无形则是壶带给人的联想 。 由对器型的联想 , 转化为我们精神的享受 。
收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让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不断增加的过程 。 我们收藏的不只是紫砂壶本身 , 而是凝结在紫砂壶上的智慧 , 对自己的精神提升有所帮助 。 每个人视觉不同 , 随着心境提高 , 收藏的境界逐步提高 , 心与智慧得到成长 , 从而走上收藏的另一个高度 。
制壶者用心做 , 收藏者用心悟 , 艺术品是二者之间心灵交流的承接物 。 只有当收藏者抛去名与利 , 遵从自己的本心去欣赏一把壶 , 才能理解制壶者的心境 。

名好不如壶好
黄钟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举办的几场大型紫砂壶拍卖会上 , 单价5万元以上的大师壶不再受追捧 , 纷纷流拍 。 相反 , 一批中青年人制作的、单价千元左右的紫砂壶却受到欢迎 。 这个现象的出现 , 不仅仅是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大师天价壶让人望而却步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 许多大师壶缺少创新 。
当今的工艺师职称评比繁琐而混乱 , 许多人年近花甲才评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 有些人即使获得大师称号 , 但以往的时间精力过于耗费在获取大师资格的竞争上 , 忽略了对紫砂壶的研究和探索 。 反而是一些青年人 , 虽然职称不高 , 甚至没职称 , 但其作品却凝结着独特的创新理念和艺术气息 , 他们的作品绝不输给一些国家级大师 。 据我所知 , 在宜兴 , 提起花器 , 必然是吴俊峰;论绞胎工艺 , 必少不了周伯娟;释延芫、周良荣的方器则备受青睐 。 他们都没有大师的光环 , 但作品简洁明快 , 形神兼备 , 保留传统而又不失时代特色 , 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 在真正玩壶的收藏圈里 , 有一大批\"铁杆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