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账#留下碎银子就走?古代人吃完饭不对账,店家不怕吃亏吗?( 二 )


信手拈来,知轻重
文前所提“古代人吃完饭以碎银子结算,小二却不数钱”,这一现象归结到正史中其实是错误的。不是小二相信相信江湖人的义气不数钱,而是小二信手拈来、打眼一瞧间,便已知道银钱的多少,而不用数了。


对账#留下碎银子就走?古代人吃完饭不对账,店家不怕吃亏吗?
文章插图

根据史料记载,在古代,许多的客栈、酒楼等地方都备有“戥子”[děng zi]。“戥子”学名戥秤,是宋代时民间发明的一种衡量轻重的器具,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
酒楼的小二负责的就是这端茶倒水、点菜收钱的工作,在长期与银两打交道的工作锻炼下,小二自不必再反复称重银子来判断银钱的价位。只手一握、眼一瞧便知其轻重贵贱了。


对账#留下碎银子就走?古代人吃完饭不对账,店家不怕吃亏吗?
文章插图

同时,古代的一粒碎银子基本都在一两左右,按照当时的银铜换算,一两银子大概等于一千二百多枚铜钱,一粒碎银子就能换成百上千枚铜钱了,若不是吃满汉全席、宫廷盛宴这样的大菜和大宴,普普通通一顿酒楼的饭菜最多也就一二百铜钱。如此说来,店家是稳赚不赔的,又怎能再留住客人,进行一番银两称重再放行呢?这岂不是砸了自家的招牌。
时代发展,渐弃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碎银子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银圆、袁大头、纸币等货币交替出现使用取代了碎银子的“霸主地位”。到了当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看不到银两的使用了,白银更多作为装饰品来使用和收藏。深究其原因,还是白银使用便捷性的逐渐落后。


对账#留下碎银子就走?古代人吃完饭不对账,店家不怕吃亏吗?
文章插图

当纸币以更低面额、更便捷形式普及开来时,银子就已经丧失了其本来的货币霸主地位。加之贵金属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氧化现象,更令银子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因此银子淡出人们的视线绝不是偶然,而是时代和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我们时常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行走江湖的客人们吃过饭后扔下一粒碎银子起身就走,店家小二连银子都不数就欢送对方离开,这一场景其实是含有水分的。或是因为这一举动符合当代人对于古装武侠剧的认识和理解,在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似是从未有过店家和客人因银钱小事而聚在一起详细盘算,小二不数银钱就大声招呼客人离去,仿佛就是对这一江湖的认可和接受。


对账#留下碎银子就走?古代人吃完饭不对账,店家不怕吃亏吗?
文章插图

结语:
这一简简单单的动作,彰显出潇洒自如的侠者之风和大气豪迈的江湖义气。也正是这一简简单单的社会现象,我们能够真实地看到古代社会银贵铜贱的社会本质和银两逐渐走向衰亡并最终退出货币舞台的历程,这是窥探中国货币发展史所必定不能绕开的一大脉络。
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当前影视作品中所出现的部分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和背景,以更加睿智的眼光去辨别、以更加辩证的角度去分析,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去理解,从影视中找寻历史的记忆,从佐证中发现历史的真正面貌。对古代生活,有推崇,也有反思。
【 对账#留下碎银子就走?古代人吃完饭不对账,店家不怕吃亏吗?】参考文献:《水浒传》《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