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你真的了解《金刚经》吗?
【 惠能&你真的了解《金刚经》吗?】《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释迦牟尼与须菩提的对话为本经的主要内容,它反映了离相、无所住、般若、空性等各方面的佛教理论,《金刚经》始终围绕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进行说教,体现出“离相无住”的思想。在《金刚经》六个译本中,以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最为流行,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其翻译的内容最符合原经的本意。
文章插图
自后秦时代被鸠摩罗什翻译之后,此经又被不同的译者五次重译,自首译问世以来,《金刚经》拥有大量受众。首次译出的罗什本,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402年)。二译为元魏菩提流支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509年),三译为南朝陈真巧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562年);四译为隋达摩簇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592年前后);五译为唐玄奘所译《大般若波罗蜜经》第九分《能断金刚分》(660年-663年)。
文章插图
按照《金刚般若经会释》的说法,玄奘还有一个译本,晚于此译,但此译本现已不存。末译为唐义净于703年译出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罗什最早译出的梵本,当为从沙勒国经温宿、龟兹、姑臧等地流播的梵本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受到了后世的诸多关注,成功地从六个译本中脱颖而出,流传至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宣扬“般若性空”之理,主张对一切事相都不予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差别相,破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任何一物而体认般若实相的境地。
文章插图
《金刚经》突出了“无住”的思想内核,将世间无住地存在与彼岸世界的空相结合,论证了一切均由因缘而起,当为临时的组合,并无自性存在,故不能执着于事物的色身,由“自性”而知“性空”。并且,还要透过迷执,看透色身属幻化不实,才能知“不住”以求“不执”,达到对经义的领悟,扫相破执,得以解脱。《金刚经》讲的重点就是“破相”。“相”是对事物特征的表述,破除人相可知“我空”,破除法相可知“法空”。
文章插图
认识到万法的实相本质为“一相无相、不二相、平等相、无差别相”,才能成道成佛。中国各宗祖师认为《金刚经》的教法是佛法的核心,依之修持,可直证菩提。六祖惠能原是岭南樵夫,因卖柴路过街道,听到一户人家念诵《金刚经》,在其心灵上产生了极大地震撼。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千里迢迢地去参拜五祖。最终得到了五祖的认可,并传其衣钵。
文章插图
惠能在五祖说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彻大悟。可见,惠能大师从发心求法到最终得法,都没有离开过《金刚经》。《金刚经》文字优美、言简意赅、思想凝练、含义深刻,诵读起来非常方便。历史上,《金刚经》的流通之广,论注之多,演讲之繁,是其它经典所不能比拟的。《金刚经》以显实相为宗。实相即诸法真实相,证得实相必须要离一切相,如非生非灭,非有非空,非善非恶,非动非静,且不住于相。
不住相是智慧的解脱,诸佛如来都是以无相为体的。不住相是“不立一法,不舍一法”,不住无为,不舍有为,是离一切诸相的。对诸法现象而启`,其相貌、个性及作用千差万别,但诸法本体则原无差别,同一空性。虽说众生与佛平等无二,但因众生的心不同,所做的业不同,幻现的果报自然也会不同。想要离苦得乐,当止恶行善,修因证果,此谓之“无修而修”诸法空性,虽随缘示现,但其体不变。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