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我与深圳的文化因缘( 二 )


我最怀念的是2012年5月27日在《深圳特区报》为纪念创刊三十周年而举行的“名家论坛”上 , 与刘道玉、朱清时两位先生就“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进行的学术对话 。 那场对话 , 媒体事先做了很多渲染 , 很让人期待 。 当天现场气氛热烈 , 我们三人发挥得都不错 , 可最后报道却极少 , 只有2012年5月28日《晶报》上的《大学“有病” , 根在社会——刘道玉、朱清时、陈平原剖析“国民教育与高校改革” , 为高校改革“会诊”》 , 以及2012年5月28日《南方都市报》上的《刘道玉等专家论大学改革 称要学真才实学就出国》 。 稍为翻阅第一篇报道 , 就不难明白为何此次活动的宣传虎头蛇尾 。
【|陈平原:我与深圳的文化因缘】2013年在“深圳读书论坛”上谈《八十年代的我们》 , 那次讲座效果也很好 , 我见到的报道有《陈平原做客读书论坛回望上世纪80年代与学术人生》(2013年11月17日《深圳特区报》);《“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受益者”》(2013年11月18日《深圳商报》);《陈平原:现在讲述“八十年代”的人都是得利者》(2013年11月17日《晶报》) 。 此题目日后我在好几处讲过 , 进一步完善后 , 写成《遥望八十年代》 , 初刊《文艺争鸣》2018年第12期 ,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3期转载 。

最近三四年 , 因受聘南山区文化顾问以及南山区图书馆理事 , 我在深圳的活动明显增加 , 其中有些简直是“神来之笔” 。 如2018年11月在南山讲《图像叙事与低调启蒙——晚清画报三十年》 , 第二个月此书便获指标性的深圳读书月“2018年度十大好书”等一系列图书奖 , 且成了学术畅销书 。 2019年11月的跨年对话“人文与科学” , 我自己觉得很精彩 , 将引言部分整理成《人文与科技:对话的必要与可能》 , 刊于2019年12月4日《中华读书报》 , 后收入今年东方出版社刊行的《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 。 去年11月 , 我为深圳南山区干部做题为《岭南文化的蜕变与新生》的专题讲座 , 有此讲座垫底 , 今年第六期的《人民画报》和英文版《中国画报》推出大湾区专号 , 我才敢答应为其撰写导言性质的《岭南文化的新变与大湾区的未来》 。 至于今年2月1日“南山书房·平原轩”正式运营 , 大受读者欢迎与媒体追捧 , 更是让我深感欣慰 。
|陈平原:我与深圳的文化因缘
本文图片
市民可24小时预约进入南山书房平原轩阅读 。 晶报采访人员 赖犁/图

有趣的还在后头 。 上个月某一天 , 接紧急通知 , 我被聘为深圳市出版和全民阅读专业委员会第一批专家 , 有义务马上自制视频祝贺第22届深圳读书月 。 时间紧迫 , 技术生疏 , 那天晚上真难为我们了 。 好在妻子聪明绝顶 , 我又福至心灵 , 居然在没人指导的情况下 , 一次拍摄成功 。 如今抄录下当初的临场发挥 , 还是挺像样的:“我是陈平原 , 多次参加深圳读书月的活动 , 包含了演讲、对话、获奖、开会等等 。 今天是第22届深圳读书月启动的仪式 。 今天中国 , 深圳读书月已经成为一个所有读书人的节日 。 不仅是深圳 , 不仅是广东 , 某种意义上 , 全中国的读书人都会关注这个读书月 。 因为 , 这里曾经汇聚了那么多思想的才华以及阅读的热情 。 某种意义上 , 深圳的读书月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阅读热情的表征 。 而经由这二十二年的努力 , 这已经成为深圳最为重要的一张文化名片 。 深圳人在这里阅读 , 阅读中国的 , 阅读外国的 , 阅读古代的 , 也阅读当下的中国 。 我希望的是 , 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全世界的思想和学术 , 同时 , 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脚下这一方土地 。 今天不只是读书月 , 而且深圳的大学在发展 , 深圳的出版业也在崛起 。 我希望再过一年两年三年四年 , 在这个读书月上大家阅读的作品 , 很多是由深圳的学者们撰写的 , 由深圳的出版社出版的 。 那个时候 , 阅读、写作、出版、传播合起来 , 才是真正完整的深圳的文化形象 。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