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在中途拂袖离去:一塌糊涂( 二 )
对待外国友人的拜访,中国人自然要拿出文明古国的礼仪,要让对方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于是这次晚宴全程十分隆重,不少国内文学界的人都来了,期间,徐志摩、林徽因两人全程陪同讲解,表现的十分殷切,一些文学家也对泰戈尔表达了崇拜之情。
文章插图
整个晚宴现场仿佛是一个小型见面会,不管泰戈尔说什么,大家都在旁边低声,眼前这一幕看起来其实有些刺眼,少部分的文学家并没有附和他们,而是躲在角落,当然也有人当然表达了他们对泰戈尔“拍马屁”这种行为的不快,他就是鲁迅。
当时的中国本就在受列强的折辱,人民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文人都有傲骨,眼见着中国这些在文学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竟然对泰戈尔似神仙般崇拜,鲁迅等人觉得过犹不及,根本没有必要,所以在宴会进行到一半后,就留下“一塌糊涂”四个大字,愤然离场。
虽然语言不通,但泰戈尔还是能敏锐感觉到现场气氛的变化,泰戈尔一生共来到中国三次,除却第一次这么隆重外,后来两次也只当是看望徐志摩前来,并没有留下太多资料,不过从第一次访华人们对他的态度也能看出当时文学界暗流涌动。
三、文学界的不同看法
对于鲁迅为何要这样对待泰戈尔,其实后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给出了答案。在杂文《骂杀与捧杀》中,鲁迅就明确批评了徐志摩等人将泰戈尔看做“神仙”一样的行为,在他看来,文学交流应该平等,这样献媚般的行为并不值得推崇。
他所留下的“一塌糊涂”四个大字也是对像徐志摩、林徽因这样的文学家所说的,这不代表鲁迅不认同泰戈尔的才华和文学素养,他也因为泰戈尔作品中反殖民、为自由奋斗的思想、行为而感动并肯定他,但他不能接受过分将人神化。
四、总结
以至于后来,文学界也分出两个代表派,一派继续尊崇泰戈尔,将其视为“神”一般的存在,毫不犹豫相信他的思想和话语;另一派认为他文采斐然,但不应该被神话,尤其大家都做着同样的工作,都是在用文学作品唤醒国人、批判一些东西。
文章插图
【 徐志摩@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在中途拂袖离去:一塌糊涂】都同样勇敢,为何仅因为对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把它放在那样高的位置呢?这种盲目的崇拜和近乎谄媚的行为并没有考虑到国人的,本应该是一场平等的文学交流,最后演变为只能听取泰戈尔这一种声音、不容别人反对,也难怪鲁迅会生气了。
- 阿马蒂亚·森|阿马蒂亚·森:泰戈尔与经济学的最后结合
- 泰戈尔|阿马蒂亚·森:泰戈尔与经济学的最后结合
- 徐志摩$肺结核晚期的林徽因, 病逝前想见梁思成遭拒, 遗言令丈夫遗憾终生
- 徐志摩&《过客》作者:徐志摩
- 白月光@如果林徽因嫁给他,白月光在身边的徐志摩,还会对她念念不忘吗!
- 徐志摩!学生找到改写版《再别康桥》,老师:早跟你说过,别瞧不起徐志摩
- 陆小曼&如果徐志摩不早逝能和林徽因走到一起吗看金岳霖的结果!
- 陆定@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穷困潦倒,张幼仪每月接济300,娘家为何不相助?
- 徐志摩$鲁迅作诗痛骂,冰心、钱钟书发文讽刺,民国大师为何容不下林徽因
- 葬礼&徐志摩遇难陆小曼只说了6个字,拒绝收尸,张幼仪为他操办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