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林艺术博物馆$7省市25所高校博物馆馆长探寻新科技变革下高校博物馆未来走向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刘洋)如何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今日(12月17日),“智在未来?文博赋能,为传播喝彩——第七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2021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推介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教委以及全国7个省市25所高校博物馆、公共博物馆的负责人和专家代表共同探讨相关话题,并为如何促进高校博物馆均衡发展支招献计。国内外80多所高校博物馆代表、关注高校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等共计52万人次在线观看论坛同步直播。
高校博物馆发展相较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仍有差距
论坛开幕式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万丽君表示,高校博物馆作为高校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文化育人、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优质平台,办好高校博物馆、提升高校博物馆科学化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高校教育综合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介绍,目前,已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高校博物馆有100余家,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10家,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已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2020年,高校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1000余个、社教活动2400余场,接待观众860余万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高校博物馆360余所,但相较于全国约2800所高校的体量来讲,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仍有较大差距。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倪婉认为,与社会博物馆的发展相比,高校博物馆发展仍是滞后的,这其中主客观原因都有。
倪婉表示,很多历史比较久远的高校在科研和传承中都有了一些藏品,博物馆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新发展的高校可能受基本条件和决策者意识的制约,没有形成博物馆。此外,高校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有学校政策层面的支持和资金的支持,还要组建一个好的人才队伍。但现实中,高校博物馆不属于一线教学单位,不少高校偏重于学科建设和图书馆的建设,而忽视了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不少同仁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高校博物馆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因人员限制,平时只能维系开放展区的任务,社会教育、志愿者讲解员的培训、策展以及网站的运营维护等业务都无法开展。
高校要收藏学术、实物性研究性成果,发挥专业力量优势
“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一定有杰出的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认为,很多国外知名高校拥有博物馆群,标志着该校学科发展的趋势。我国高校的研究力量和科研能力也很强,希望能够拓展高校的视野,让高校博物馆的传播力对师生、乃至社会产生影响。
【 万林艺术博物馆$7省市25所高校博物馆馆长探寻新科技变革下高校博物馆未来走向】近年来,我国把文博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也给高校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潘力表示,作为传媒类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希望利用传播的手段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寻找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和未来的走向。
如何推动高校博物馆可持续健康发展?关强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内容,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高校要系统收藏相关学术领域的实物研究资料和实物性研究成果,树立多元征藏理念,不断优化提高藏品质量。要加强藏品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推动定级、建档、备案等藏品管理工作。要加强文物保护,加大濒危文物抢救修复,改善馆藏文物保存条件,提升文物保护能力。要充分发挥藏品资源以及高校专业力量优势,搭建开放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提升藏品研究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