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

大唐诗坛幸运星:一生虽然只留下6首诗,却有两首选入小学课本!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1/侠义少年王翰#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在唐朝做个诗人,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风光,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诗名满皇都,但终其一生多是郁郁不得志的。比如大唐边塞诗的领军人物之一的王之涣,就是这种仕途坎坷之辈。王之涣的出身可谓是显赫的——其为太原王氏之后。太原王氏是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只是,到了唐朝以后,像太原王氏这类曾经的显赫门第,已无昔日辉煌,所以,到王之焕祖上三代,都是官不超过县令的地方小吏。家族虽然渐渐没落,但是祖上的基因传承,还是给予了王之涣以不同常人的优秀。史称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但是,青少时代的王之涣却不务正业,无心读书科举。少年的王之涣,崇侠尚武,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从五陵年少游,与大唐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有得一比。2/发愤读书王翰#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年过二十的王之涣才从游侠少年的无拘无束中幡然醒来,结婚生子,读书写作,过上了正常学子所应该过的生活。为了糊口,在家人的努力下,王之涣去衙门打工当差——做了一名替官家打杂的门子。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年近三十的王之涣才得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王之涣一生两次为官,都是黯然收场,且职位不过副县。王之涣第一次出仕为官,在县级主簿一职上一待就是十多年,不仅没能升迁,还遭人构陷,38岁时不得不愤而挂冠去官。王之涣55岁时,又在朋友的劝谏与运作下,重出江湖,这一次的官职是排名还在方簿之后的县尉,但是,上任不足三月,就病死任上了。3/诗坛幸运星王翰#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这样的人生,在一般人看来,肯定是不幸而失败的。更糟心的是,作为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王之涣,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流传下来的仅只有6首,这对于是一个优秀诗人来说,也是极不公平的。但是,幸运的是,王之涣虽然只留下了6首诗,因为其首首都是经典之作,所以为历代读者所喜爱,并且,在时隔1200多年后,有两首诗先后入选现代小学语文课本。王之涣那两首先后入选现代小学语文教材的诗,分别是《登鹳雀楼》与《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代诗歌入选现代教材有多难?我们翻翻教材就可以明了。比如,人教版1-6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中,一共才收录45首古诗词,王之涣一人就能入选两首,这对于他是多大的肯定啊。若以此论,称王之涣为大唐诗坛的幸运星,一点也不为过。4/更上层楼王翰#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
文章插图
王之涣的 《登鹳雀楼》是其第一次辞官回乡后游历鹳雀楼时所作。其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蒲州镇,曾跻身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本作军事瞭望之用的戍楼,为北周宇文护所建。王之涣第一次辞官,在老家绛州闲居15年之久,游踪遍及三晋及洛阳。距离绛州不远的蒲州,他定没少去,尤其是那座文人心中的名楼,他也没少登临。所以,在某个夕阳西下的黄昏,王之涣再次登楼远眺,借景抒怀:王翰#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