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明月当空、白雪洒地,不赏诗中雪月岂不辜负了袁枚笔下的诗情画意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这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借冰雪之形态,巧妙地抒发征戍者的种种感受,环境虽艰,情景不可谓不美。这里诗人虽写了雪和月,这月并非诗人同时所见,却是诗人在边地见冰亮想到的故乡明月。而下面要欣赏的这首古诗则是雪月同框,于诗情画意中别有一番情致和韵味。
辞官!明月当空、白雪洒地,不赏诗中雪月岂不辜负了袁枚笔下的诗情画意
文章插图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生活在清幽的随园中,无拘无束,好不轻松惬意!诗人在这里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吟诗、著作成了常态,有时在夜深人静时还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从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归隐随园,当时三十四岁,风华正茂,壮年辞官是他由仕宦生涯回归文人生活的重要转折点。一晃至今已达二十七年,诗人已是六十晋一,他追求恬淡、适我的生活情趣,其间创作了大量表现自我性情的诗篇!
辞官!明月当空、白雪洒地,不赏诗中雪月岂不辜负了袁枚笔下的诗情画意
文章插图

过了花甲之年的袁枚,历经了每年的“十二月十五夜”,为什么唯有今年这个“十二月十五夜”令他关注、激发了他吟咏的灵感和情思呢?原来,今年这最后一个“十五夜”, 让敏锐的诗人捕捉到了特别之处,除了以往的夜深人静,更鼓声声,还有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夜之静,雪月交辉之明,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起坐吹灯,临窗赏玩,夜月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怎能不让诗人诗兴大发。
辞官!明月当空、白雪洒地,不赏诗中雪月岂不辜负了袁枚笔下的诗情画意
文章插图

这个十二月十五日夜间,诗人观察很细致,体会很深微,他将所见所闻写成了《十二月十五夜》这首让读后仿佛如临其境一般的诗。他在诗中说,我像往常一样有夜读和著作的习惯,不知过了几时,从远处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更鼓声,忙碌一天的人们已经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亦慢慢平息下来。我吹灭油灯入睡,这时才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辞官!明月当空、白雪洒地,不赏诗中雪月岂不辜负了袁枚笔下的诗情画意
文章插图

诗的首句“沉沉更鼓急”,写沉闷的更鼓声从窗外传来,预示着夜已深,这“沉沉”说明夜深并未人静,否则听声就没有那种压抑感了。第二句 “渐渐人声绝”,承接首句,进一步写更深人转静,“渐渐”与首句的“沉沉”一样,传达出夜深递进的过程。最后两句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诗人在一年最后一个“十五”的深夜,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如此良宵,对追求恬淡、适我生活情趣的诗人来说是多么的有吸引力了!
辞官!明月当空、白雪洒地,不赏诗中雪月岂不辜负了袁枚笔下的诗情画意
文章插图

这首诗,全诗借夜深、鼓急、人静、窗明、雪月交辉这些所见所闻的具体现象,并使用了对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凄清明净的夜景,简洁晓畅、清新可喜,体现了诗人始终保持着一个“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的自得其乐心态。难怪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徐庆宜《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有曰:此诗描写景物有声有色,动静有致,景象新鲜生动,是富有魅力的佳篇。
【 辞官!明月当空、白雪洒地,不赏诗中雪月岂不辜负了袁枚笔下的诗情画意】袁枚倡导“性灵说”, 为诗追求抒写性情,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我们从其《十二月十五夜》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袁枚虽辞官,却不沉浸在怨天尤人中,其生活遭际并没有像一些封建士大夫那样患得患失,始终保持着一个自得其乐的心态。正由于他这种心态,使得能远离是非,无任何顾忌和羁绊,成为一个生活安定,引领一代诗风的诗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