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介绍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 , 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棉花图》又称《御题棉花图》 , 是清方观承主编的农书 。 清乾隆三十年(1765)七月刻石在河北保定 。棉花是人民的衣被原料 ,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其“功不在五谷下” , 历来被列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 中国的棉花来自印度 , 元、明两代后才向中部推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末明初 陶宗仪 著《南村辍耕录》有云:“鞑靼人迹步中土 , 而木棉始移植于我国闵、粤、关、陕 , 首得其利 。 元时乃传至江南 , 江南又始于 松江, 殆遍江北 。 ”清 乾隆 时 ,直隶 (今 河北 )滹沱河流域是我国重要产棉区 , 史载:“冀、赵、深、定诸州属 , 农之艺棉者什八九 。 产既富于东南 , 织纴之精 , 亦遂与松(江)、娄( 昆山 )匹” 。
《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观视保定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 。
清人方观承 , 字遐谷 , 安徽桐城人 , 乾隆年间任直隶总督二十余年 , 他在任期间 , 勤于民事 , 治理永定河、子牙河、章河等水系 , 修渠筑坝 , 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 治绩彰显;尤为关注留心棉事活动 。
清方观承正书说、诗 , 清(高宗)弘历行书诗 。 清(1644-1911)拓 , 为册页装一册 , 计二十四开 , 四十页 。 外高30.5厘米 , 宽29.8厘米;内高23.5厘米 , 宽26.4厘米 。 首隶书题:“御题棉花图” 。 刻方氏四月十一日、七月十六日奏章及序跋 。
作者简介:
方观承(1698~1768年) , 字遐谷 , 号问亭 , 一号宜田 , 安徽桐城人 , 清朝大臣 。
书籍简介:
方观承以乾隆皇帝途经保定观视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组创棉花图 , 将这部绘图列说 , 装裱成册 。 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反复诵读 , 叹为观止 , 备加赞许 , 乃执笔为每图题七言绝句 , 共十六首 。 如“灌溉图”题诗:“土厚由来产物良 , 却艰治水异南方 , 辘轳汲井分畦溉 , 嗟我农民总是忙 。 ”“织布图”题诗:“横律纵经织帛同 , 夜深轧轧那停工 , 一般机杼无花样 , 大辂推轮自古风 。 ”这些诗精工典雅 , 义蕴万千 , 为该棉花图增色不少 。 因此 , 《棉花图》又称《御题棉花图》 。
同年七月 , 《棉花图》包括乾隆的题诗被刻在二十块端石上 。 其中十一块长118.5厘米 , 宽73.5厘米 , 厚14.2厘米;另一块长89厘米 , 宽41.5厘米 , 厚13.5厘米 。 全文为阴文线刻 , 线条精细 , 房舍规矩 , 人物鲜活 , 画面各具形象 , 突出了主题 , 反映当时农民艰苦劳作情景 ,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再加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 其诗笔法苍劲 , 挥洒传神 , 堪称难得的艺术珍品 。
对于今天研究我国绘画发展及传统绘画技法之演变 , 具有重要资料价值 。 其画法之精妙 , 刻技之多样 , 捶拓之精工 , 足以反映我国古代文化之深邃 。 原石尚存在河北保定市莲池书院之壁间 , 现归河北省博物馆收藏 。 历经二百余年 , 至今完好无损 。
上文所介绍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 , 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 , 定制古籍善本、中国古画高仿复制品 , 可评论、留言 , 或私信我们
- 原典|虚斋名画录:画论著作
- 原典|历代画史汇传:历代画家人名辞典汇集
- 原典|朱庆馀诗集:宋临安府陈宅经籍铺刻本
- 一幅画@乾隆皇帝珍藏的一幅画,御题行书33个字,价值2.4个亿
- 和田玉籽料|清乾隆 和田玉籽料留皮 御题诗文 扳指 把件
- 原典|问经堂印谱:清代篆刻家包桂生自藏印,现藏哈佛大学图书馆
- 原典|孙氏养正楼印存:百福百禄百寿印谱,背后是一段印坛佳话
- 原典|印存玄览:胡正言辑,清顺治十七年胡氏蒂古堂刻本
- 原典|奁史:古代妇女生活的百科全书
- 原典|雍府画帖:明治时期日本京都四季风景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