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在古代,古人们非常的推崇吟诗作赋,甚至于若是诗写的好还能够得到官职,因此,特别是在唐朝宋朝时期,诗人众多,几乎遍地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写诗高手。而有一个人相当的特殊,他除了有诗人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向往的职业——皇帝。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知道我指的人是谁了,没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文章插图
左图:郑午昌作李煜词意图,右图:陈佩秋书李煜在作为皇帝方面的成就,并不是那么的突出,甚至都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皇帝,然而他在吟诗作赋方面的天赋可是超乎常人的。其中有一首被称为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从未被超越!究竟是什么词呢?竟然能有如此评价,让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皇帝,李煜。李煜,南唐后主。初名为从嘉。字重光,号为钟隐。是李璟的第六子。公元961至975年在位,国破降宋。后被宋太宗所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是庸驽无能,但他的艺术才华却是卓绝非凡。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的有三十八首,存诗有十六首。而这次所要讲述的,就是李煜最牛的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文章插图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为名。又名为《一江春水》、《巫山十二峰》等。古代词开始大体都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便逐渐形成固定的曲调,后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也是如此。现代的王方俊在《唐宋词赏析》中说: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历来为《虞美人》填词的大词人众多,但无一能超过李煜者。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文章插图
李煜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文章插图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 意境!李煜的一首冷门诗,全诗仅有10字为人知晓,意境却美到极致
- 李煜&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词,全文无一“怨”字,却句句有怨意
- 排行@10大思乡词曲排行,李煜的《虞美人》仅列第三,前两名分别是谁?
- 李煜$“穷而后诗能工”,写诗真能把人写穷?欧阳修是这样解释的
- 亡国!李煜的这首亡国之作堪比绝命词《虞美人》字字血泪!
- 覆灭#南唐覆灭后,亡国皇后多次被赵光义叫进宫里,李煜每天以泪洗面
- 刘邦!李家出一上联:“李渊、李煜、李嘉诚”,刘姓家族不服霸气回复
- 唐卡|甘南唐卡:在坚守中传承 在创新中发展
- 无奈$李煜最无奈的一首词,诉说了对故国的眷恋,句句经典!
- 悲伤@李煜这首词写得如此悲伤,花间带雨如含泪,令人读来心已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