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国之重器”,商周青铜器凭借的不仅仅是重量

青铜器|“国之重器”,商周青铜器凭借的不仅仅是重量
文章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让国博所藏大盂鼎与来自上博的大克鼎联袂亮相,图为展览海报
最近半年以来,商周青铜器备受关注 。继上海博物馆举办“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让国博所藏大盂鼎与上博所藏大克鼎联袂亮相,引发广泛关注后,眼下,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 。这几个大展不约而同聚焦商周时期最具特色的青铜文化风貌 。
商周青铜器素有“国之重器”之称 。它们中的不少的确有着惊人的体量,例如子龙鼎(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重230公斤)、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和大克鼎(高93.1厘米,口径56厘米,重201.5公斤)三鼎,但这毕竟浮于表面 。商周青铜器之“重”,更在于极为丰富而厚重的历史积淀,有着从本质上体现其作为国之瑰宝的重要特征 。
青铜器|“国之重器”,商周青铜器凭借的不仅仅是重量
文章图片
最能体现商周青铜器内在价值的,当属其中丰富铭文包含的文献信息
其实,单凭一尊毛公鼎就足以破除有关重器之“重”的迷思 。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它与大盂鼎、大克鼎并称为“海内三宝”,但与盂、克二鼎相比,毛公鼎“仅”重34.7公斤,高53.8厘米,口径47厘米,在重量方面就比前两者足足少了一位数字 。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毛公鼎却占有一项三鼎之最,那就是字数 。据统计,三鼎内壁所刻铭文分别是497(毛公鼎)、291(大盂鼎)和290(大克鼎)字(引自杜迺松《中国青铜器发展史》) 。毛公鼎铭文字数不但冠绝所有商周青铜鼎,而且也是中国所有已知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 。按照杜迺松的说法,毛公鼎铭文数量“实可相当《尚书》一篇” 。而盂、克二鼎虽不能在青铜器中占据次席(现存字数第二多的,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散氏盘),但在现存铜鼎中却能紧随毛公鼎之后,分列二三(因为铭刻四百余字的周康王时器小盂鼎,四百十字的周共王时器曶鼎,都已于清末亡佚,仅铭文拓片存世) 。
青铜器|“国之重器”,商周青铜器凭借的不仅仅是重量
文章图片
商周青铜器内壁往往刻有铭文,包含着丰富的文献信息(摄影:陈拓)
除了铭文字数之外,这些铭文所记载的内容,同样体现了它们不凡的分量 。按照原器所铸时间来看,大盂鼎最早,为周康王时器 。记载了康王对贵族盂的训诰和赏赐 。康王先是赞美文、武先王,然后总结了商代覆亡的经验教训,告诫盂要引以为鉴,不能沉湎于饮酒取乐 。这部分铭文内容恰与《尚书·酒诰》等传世文献吻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其次,又授予盂掌管兵戎、民事的权力,辅佐周王管理天下 。最后还赐予了他代表权威的鬯酒、命服、车马等等,以及各类奴隶1726人,其中既有夷人的头领十三,也有夷众上千 。
而大克鼎年代次之,为周孝王时器 。讲述了贵族克继承先祖师华夫的官职,并被周王授予“膳夫”之职,获得诸多田地人口的事情 。孝王首先赞扬克的祖先侍奉恭王,因而提拔克为王臣,负责传达王命的要职 。接着重申了对膳夫克的任命,详细记录了对他的赏赐,包括礼服、土地和奴隶等等 。最后是克叩跪感谢,铸鼎以纪念其先祖师华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