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一年中何时影子最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场冬至活动透露哪些常识?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邵萌
冬至这天吃什么?一年中何时影子最长?“冷在三九”到底从哪天开始……
12月20日,在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该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了一场主题为《“饮”领“食”尚 健康万家——二十四节气之冬至活动》的传统文化阅读体验活动。
为何冬至时人的影子最长?
活动开始,主持人便抛出一个有关冬至的问题——“一年中,何时你的影子最长?”
这个问题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兴趣,最后在老师的解答下,大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冬至是一年中第二十二个节气,节点在公历12月21—23日,这个时期在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我们所在的北半球与阳光直射距离最远,所以当我们站立时影子最长。”
进补@一年中何时影子最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场冬至活动透露哪些常识?
文章插图

冷在三九”从哪天开始?
据介绍,冬至时,三九天的初九开始,寒气袭人,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在三九”。
冬至后,白天逐渐增长,但还是夜晚比白天长,一直到三月春分,才实现昼夜等长,也就是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春分这天立鸡蛋最容易,据说是因为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春分后,白天时间超过夜晚。夏至时,白天是一年中最长的,晚上是最短的。夏至后白天渐短,但仍是白天长。直到秋分,又出现昼夜等长。秋分后,晚上长白天短,直到冬至,出现夜晚时间最长,白天最短。周而复始。
主持人表示,冬至在养生学上也是重要节气,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而科学养生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
冬令进补也是悠久的民俗,中医云,万物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进补@一年中何时影子最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场冬至活动透露哪些常识?
文章插图

冬至有哪些传统饮食文化?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至都要吃水饺或馄饨,而南方一些地区也有吃汤圆、年糕的习俗。
据说冬至吃饺子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他辞官返乡时正是冬季,看到乡亲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舍“祛寒娇耳汤”。他用羊肉和驱寒药材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也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一些地方也很流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有冬至夜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在我国西北的宁夏银川,冬至有个习俗——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
在我国西南的四川,一些地区有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赞不绝口。从此,民间也形成了冬至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
在我国东南的台湾地区,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祭典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宗亲。冬至节在台湾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