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意&寒夜读书忘却眠( 二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雪夜读书,夜静,人静,心静。坐拥寂寥,却满床满架的书,悠然一盏清茶,翻看那永不生厌的唐诗宋词,品读几句隽永句子,就着茶香“细嚼慢咽”,陶冶情操。此刻,没有浮躁,没有烦恼。诗文暖心,获得一份只属于自己的情趣,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安静。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明·于谦《观书》
夜深累了,喜欢看窄仄小书房里的灯光爬满三面书架。
架上最珍贵的一套图书,非《鲁迅全集》莫属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共16册。这套书印制、装帧,均属精美一流。深褐色的硬板封面,褐黄色的木纹厚皮护封上“鲁迅全集”四个黑色楷体字严谨大气。扉页上方的“本书获首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一行红色文字,给人一种无比信赖感。书页纸张洁白,字体适中。每册书目录前都附有先生的生活、手迹、遗物等照片。这套书无论排在书架上还是捧在手里,都让人感到舒心快意。这套书582.43元,价格不菲。那时我在乡镇学校教书,工资只有百余元,当时乡镇财政困难,工资不能足额发放。买下这套书,虽不至于"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长安古意&寒夜读书忘却眠
文章插图

但买的时候我在书架前盘桓好久,接受过去多次与好书“失之交臂”的遗憾,最后还是咬过几次牙买下来。当然也购入过物美价廉的书。
前些日子为写一篇文章,翻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余冠英选注的《汉魏六朝诗选》,300多页的书定价是8角8分;1972版的鲁迅《野草》,只要2角。经常阅读的成套集子,还有书花城出版社的6册《钱钟书论学文选》,黄山出版社的26册《唐诗宋词元曲全集》。叶圣陶、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家的文集也是常读常新的。前不久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的《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此书早有耳闻,能掏得它,可谓机缘凑巧。
如今放在枕边,睡前随意读上一篇“公安三袁”或袁枚的随园小品,字字珠玑随远古的雪花走来,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蕴藉(鲁迅《自嘲》)。夜静如水,雪落霏霏,读累了,熄灯掩卷,一缕书香萦绕着这如诗如画的情景、美丽而温暖的蕴意,温润得梦里都是笑。
长安古意&寒夜读书忘却眠
文章插图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唐·杜甫《柏学士茅屋》
东方朔称自己三冬读书“文史足用”。后来“三冬足文史”的典故成为冬天读书成才的佳话。看书阅读一直是我的爱好。大多时候并不问什么读书的意义,不问读书理由的,只图个感觉的美好。寒夜一盏清茶,闲翻一阕诗词,那风雪便被“春风杨柳万千条”融化了(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长长柳丝下,两只黄鹂一逾千年的美妙鸣唱,相伴我们走进秦风汉韵,唐诗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一缕沁人的书香,犹如三月轻轻软软的风,模糊了春冬,错乱了南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颜真卿《劝学》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的深入,一种写的冲动便向你逼来。命笔展笺,虽不能思如泉涌,倚马可待,但自觉下笔顺畅了。自己那些挤上报尾报缝的小文章,都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正如《小窗幽记》所言,“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满庭更遣迟销著,剩借书窗几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