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传承200余年的万宁后安刀锻造技艺面临“失传” 非遗传承路在何方?( 二 )


“夹钢是后安刀最显著的特征,而淬火则是一把后安刀成型的关键。”官国云告诉采访人员,在刀刃处夹钢板,可以大幅提高刀具的锋利度和耐久性,官国云说,夹钢后的菜刀“最起码能用20年以上。”纪绪山也表示,自己在阳江考察发现,在菜刀中夹钢的做法,在全国各地的刀具生产中并不多见。
淬火则是决定一把刀具质量的关键工序,这道工序并不是简单的“学”就能够掌握的,更多的是要靠经验和悟性,“如同做饭一样,盐放多了,菜就咸了,反之则不入味,量的多少,全凭师傅个人掌握。”官国云说。
技艺@传承200余年的万宁后安刀锻造技艺面临“失传” 非遗传承路在何方?
文章插图

官国云将“后安刀”锻造工序写在小板上。采访人员 张野 摄
官国云说,同一块铁,在不同铁匠手里,打出来的菜刀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菜刀讲究刀背厚,刀锋薄,而且刀锋的前后部分打造的方法也不一样,“前部基本用来切肉切菜,后部用来砍骨头比较多,所以在捶打力道和形状上都有不同讲究。”
除此之外,钩刀、镰刀、大刀、剪刀、胶刀等不同用途的刀具,在工序上也不尽相同,要想做到所有刀具都精通,非三年五年不可为之。
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非遗传承人盼有人继承衣钵
现在,官国云和老伴虽然每天还是围着铺子转,但是已经很少主动制刀,“老了,打不动了,有人下订单就打,没有就休息。”对于锻造技艺的传承,是官国云当前心中的大事。
官国云共有两儿两女,四个孩子目前都在城里工作,自己也没有收徒,眼看着打铁技艺无人继承,这成了官国云打了一辈子铁最大的遗憾。
“打铁是个苦差事,不仅要承受烟熏火烤,还要有耐心,有恒心,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官国云说,之前有年轻人找他来学手艺,但是最终都因为吃不了苦半途而废。现在官国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个愿意继承他衣钵的年轻人,把手艺传下去,否则,他担心祖上传承200多年的技艺会在自己手上失传。
把技艺做成生意,走南闯北十几年,对于后安刀的未来,纪绪山也有类似的担忧,他告诉采访人员,在阳江开厂的初衷是为了把后安刀推广出去,但是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自己想得简单了,“和其他地方比,我们后安刀具的生产技艺和工厂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我也极力的把后安刀向外推,但是市场接受度并不高。”他说。
现在,纪绪山更多的时间是在经营阳江的工厂,主要生产市场主流的不锈钢刀具为主,后安工厂虽然也在坚持手打刀具,但已成附庸,难以形成市场规模。12月17日,纪绪山带着一批设备回到后安,因为人工成本更低,他更多的是把阳江工厂的部分工序转移到后安工厂,后安工厂也逐渐成了阳江工厂的“二次加工地”和“市场中转站”。
今年11月,万宁市文化馆组织的非遗后安刀锻造技艺培训课在官国云的铁匠铺内开课,吸引了当地后安刀锻造技艺工匠、学徒和业余爱好者。课堂上,官国云不仅现场教授理论知识,还亲自手把手进行打铁教学示范操作,他希望通过自己“卖力”的教学,能够让一些人“留下来”,也留住这份岌岌可危的技艺。(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