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曲&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很多知名的文士,其中有京兆的王昌龄、高适,襄阳的孟浩然,还有汴州的崔颢。崔颢虽然曾登进士第,也有俊才,却喜欢猜博、饮酒。他娶妻时很在意女方的相貌,稍不惬意就抛弃,前后换了四个老婆。
不过崔颢的诗写得很好,特别是那首著名的《黄鹤楼》,让李白读后立刻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他少年为诗,多陷轻薄;晚年却忽然变了常体,风骨凛然。下面分享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
长干曲&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
文章插图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一、二)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长干曲》是乐府诗题,名由长干里而来。长干里是金陵(今南京)的一处街坊,在长江沿岸。这些杂曲歌辞,多描写长干里一带的妇女生活和感情,均由古辞《长干曲》而来。本篇就是古辞的仿作,全诗模拟女子和男子的一问一答,风格清新,极近民歌。
长干曲&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
文章插图

第一首诗是女子问话之辞,一位姑娘正泛舟而行,忽然听见不远处的说话声,她又屏气凝神仔细聆听,说话男子的口音非常亲切。等到两船靠近,女子便问你家住哪里?说完也不等对方回答,她又作了自我介绍,我家住在横塘。
横塘是古代金陵的堤塘名,三国吴时所建,在秦淮河南岸,与长干里非常接近。她说完这番话,又怕对方不理睬自己,干脆将小舟停下,再次大胆地说,或许我们是同乡!
第二首诗是男子的回答,男主说自己从小就在江边长大,又一直在江岸边生活,这次与你萍水相逢,可谓非常荣幸,虽然“同是长干人”,可惜却无缘相识。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却留给读者无限遐想。九江,这里泛指江水,因长江下游汇集诸江的水流,用一个“九”字,极言其多,非指江西九江。
全文采用白描写法,不仅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的言行。从这位姑娘的言谈可以知道,她应该来自他乡,在此人地两生,心情孤寂。所以当她遇到“同乡”时,倍感欣慰,于是不顾世俗礼节,大胆地上去询问,显示出女主活泼热情的性格特点。
长干曲&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
文章插图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三、四)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长干曲&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
文章插图

第三首诗依然是女子诉说之辞,表现出埋怨的心情。女主隐约地听出对方有些拘谨,于是她顾不得女孩应有的矜持,大胆地发出邀请:下渚风大浪高,采莲船也逐渐稀少,哪能不相等待,自己独自逆潮而归呢?
【 长干曲&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很显然,女主并非胆小,而是有意抛出绣球,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爱意。在很多民歌中,采莲同归是一种表达爱情的委婉说法。如果他们可以结伴同游,必然可以进一步增进了解,也就可能从相识、相知,发展到彼此相爱。尤其一个“莲”字,与“恋”字谐音,完全就是女主在表达自己早已一见钟情。
长干曲&崔颢的四首绝句,风格清新,谐音双关,令人倍感余味无穷
文章插图

第四首诗为男子的答词,前两句的“三江、五湖”都是泛指,作者以江湖的风浪,比喻世事的艰辛复杂。后两句又借花与船的轻重,比喻男女之间的性格和感情的区别。意思是,莲花本来就很轻柔,不会害怕采莲船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