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文|2021,他们离我们远去( 六 )


好友冷霜怀念说:“他身上有这么多丰富的面向 , 其实是和我们一路走过来的这三十年有关系的 , 曾经大家感觉这个社会可以变得更多元更宽容更开放 , 可以出现更多像胡子这样有个性的人 。 结果这样一种期待似乎逐渐落空了 , 有一些我们过去觉得应该是常识或者底线的东西 , 开始消失了 , 然后这个时候他又去世 , 那个感觉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朋友的消失 , 它似乎也意味着 , 一个更有趣更多元更宽容的世界 , 一个更好的社会的可能性又坍塌了一角 。 ”

旧世界戴上了新冠 ,
还是落花了一地的法西斯流水 。
你 , 一个免疫系统青春得如同学生运动
的老战士 , 即将返回被挤兑的未来 。
愿埃塞俄比亚航空航路洁净、坦荡 ,
愿祭司王约翰把你护送到圣保禄身旁 ,
愿我们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英特纳雄耐尔 ,
最终能为2020年投去弥赛亚之光 。
——已知胡续冬最后写的一首诗《送老友福特返回巴西》
书评君曾经这样怀念他 ▼
秦晓宇:胡续冬刺点 | 纪念
让-吕克·南希
法国哲学家
2021年8月23日去世 , 享年81岁
沈昌文|2021,他们离我们远去
文章图片

法国当代哲学家 , 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 。 南希1940年7月26日出生于法国 , 1973年拿到博士学位 , 师从现象学家保罗·利科 。 1988年开始任斯特拉斯堡哲学系教授 , 2002年成为该校荣休教授 。 2016年 , 让-吕克·南希入选了美国教育网站The Best Schools评选的“在世最具影响力的50位哲学家” 。 让-吕克·南希的哲学思想深受他的老师兼朋友、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影响 , 二者相互对话式的写作构成了法国“解构思想”的核心文献和主要贡献 。 南希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探讨哲学的“意义”理论 , 以共通体的非功效、基督教的自身解构、世界的意义与身体的触感 , 扩展了解构的论域 。 代表作有《无用的共通体》《素描的愉悦》《缪斯》等 。
布朗肖想象“最后作家”的死亡 , 并写道 , 在这死亡的时刻浮现的不是沉默 , 而是作家用一种独一的声音发出的“无尽的呢喃” , “游离的言语” 。 雅克·德里达的声音 , 慷慨的声音 , 将这样一种呢喃聚到自身之中——使之发声 , 使之成句 , 使之回荡 。 这呢喃是一个时代的呢喃 , 也是一个世界的呢喃:这呢喃存有一种慷慨 , 那慷慨先于任何的先祖或天赋 , 先于任何的起源或谱系:那是被等待的呢喃的慷慨 , 呢喃就这样让一个声音得以可能 。 “J. D.”(雅克·德里达的首字母缩写)是一个时代的签名 。
那不是唯一的声音 , 总有并且必须总有不止一个的声音(再一次 , 是德里达自己告诉了我们这点) 。 至少 , 德勒兹的声音 , 还有拉康的声音 , 构成了十分不同的发声法并采取了完全别样的语调 。 终有一天 , 我们将不得不破解他们的多音 , 他们的不和的复调 , 正如我们同样不得不破解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巴塔耶的复调 。
因此 , 德里达的慷慨必须让我们坚决地、无条件地超越“他” , 因为他的慷慨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慷慨着 , 并且首先是带着这样的礼物而慷慨:它所给予的东西高出并超越了一切可以确认、可以居有的“德里达讯息” 。 它不是一份私人的财产 , 而是一份共同的财产 , 是处在一切“我”之过度当中的无意识或超意识:它是一个反复思考自身之封闭和不可预见之敞开的时代的模糊不清的呢喃 , 它是一个慷慨地献出期待和颤栗的无眠时代的无声的窸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