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小说家鲁敏对蒋蓝进行精彩“云点评”:喷薄的诉说欲望,使他可能忘了自己是在文体上拓荒

文体$小说家鲁敏对蒋蓝进行精彩“云点评”:喷薄的诉说欲望,使他可能忘了自己是在文体上拓荒
文章插图

2021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线上线下会场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近些年来,蒋蓝通过非虚构文体对历史的书写,成绩卓著,备受文学界高度瞩目。12月21日,在四川绵阳举行的2021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上,在其中“四川领军作家研究”论坛研讨环节,梁平、龚学敏、马平、罗伟章、蒋蓝五位四川作家及其作品被来自全国的十多名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重点研讨、点评。其中来自南京的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作家鲁敏,通过线上参会发言,对蒋蓝及其作品做了一次精彩的“云点评”。作为国内资深实力派小说家的鲁敏,她是如何阅读和评价蒋蓝的散文的呢?令人好奇。
“同心同情、同道同德的人本之心,是他最大的动人之处”
鲁敏在对蒋蓝作品的分析发言非常详细、深入、角度新鲜。在鲁敏看来,蒋蓝的写作样本,“雄阔、生机勃勃、华美幽深。”首先她提到,蒋蓝的散文有强烈的文本开拓意识,表现出试图打通文、史、哲,在人文学科界限的游弋浪迹式的野心,“其勇猛而坚定的文体开拓意识,是见心气,见骨头,见性格,见固执,乃至见玩耍之天性的。作为一个写作同行,我认为这是写作者最重要而稀罕的性格元素。这种野心与天性会带来热切而真诚的喷薄的诉说欲望,以致他可能都忘了他是在进行文体上的拓荒式写作。”
文体$小说家鲁敏对蒋蓝进行精彩“云点评”:喷薄的诉说欲望,使他可能忘了自己是在文体上拓荒
文章插图

其次鲁敏提到,蒋蓝在写作上表现出的“行动力与关切体恤心。想法千军万马,高谈洋洋万言,下笔空无一字。蒋的实践力、推演力、考据勾沉癖、强迫症般的古今中外一网打尽,以及由此而来所达的自我达成与写作完成度,实在叫人感佩。这在他的《踪迹史》与《黄虎张献忠》中都特别明显。”
在此她特别提到一个比喻概念“4手联弹”,“在一种劳工般工蚁般的地理考察的基础上,他做到了最大程度一个'现实对位',草灰蛇线、蛛丝马迹,盘活素材、复盘过往。时间和空间,表象与内在,犹如四角瞻对,也如四手联弹,复调与嘈杂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人在历史中的面孔、气味、侧影与脚印。蒋蓝强处不仅在他对‘踪迹’的勘查与推演,更在于他对人之为其人,其人在他所在时空中的必然与偶然的所作所为、所不作所不为,那种关切、体恤、慈爱,那种同心同情、同道同德的人本之心,是他最大的动人之处。”
“用记录者来打破戏剧舞台的第四面墙”
文体$小说家鲁敏对蒋蓝进行精彩“云点评”:喷薄的诉说欲望,使他可能忘了自己是在文体上拓荒
文章插图

鲁敏还特别提到,她更想谈的是蒋蓝“对非虚构材料的运用,可谓是千变万化、神龙摆尾、苍鹰高飞。史料之用,我感觉蒋蓝起码且不止于三种模式:一是拿来主义的采撷与镶嵌式,让历史的强光直接照射在主要人物身上,说明他的来龙去脉、他的索引式背景,一种链条占击式的延展等。《张献忠》一书此法运用很多。第二种模式是历史长廊的构建,形成沉浸式的剧场氛围。这需要强大的道服化与布景编织功能,这一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大量详尽的风土风貌风物风俗风气乃至风景去营造强烈的“在场”感,以一种流动布景的装台方式,以剧场般的写实布置,叙事犹如考古,细节犹如注脚,甚至,他还常常使用一下当下、此刻、在场者,用记录者来打破这个戏剧舞台的第四面墙,形成古今间离与对照之效。这是他的强项,也是趣味与审美主张,在《踪迹史》里多处可见。还有第三种,是如盐入水的知识谱系的浓度构成,这里的知识谱系是艾柯式的,是博尔赫斯式的,但所谓百科全书式或知识谱系的铺排并非目的,只是一种服务手段,一种方法论,一种途径之道,也是必由之路,让庞杂的素材是从分散的跑道以不同的速度和姿态通往终点,让不同的色彩抵达各自的花朵再抵达巨大的花园。这方面,《豹典》是十分典型的。恰好我也很喜欢豹子,我的微信头像。”